【与共和国同龄的县医院】大别山下的坚守:英山县人民医院栉风沐雨70年谱新篇

来源: 县域卫生/zgxyws88


用文字说出刻骨铭心的故事,用图片展示砥砺前行的点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县域卫生杂志和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发起 “寻找与共和国同龄的县医院”的活动,与广大的县域医院奋斗者共忆流金岁月,共话沧海桑田。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从仅有3名医护人员的山区卫生所到集医疗、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英山县人民医院。


建院初期,由县人民政府拨5000公斤大米作为筹建资金,当时医院仅设门诊,5名工作人员,其中只有3名医护人员。而今,医院一年门急诊突破50万人次,手术达到6千余例,成为集医疗、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


记者|张园园

编辑|张园园 通讯员|方宝生


先来一波儿“新老”对比图感受一下



当医院一年门急诊突破50万人次,住院病人超过3.5万人,手术达到6千余例,谁能想到在成立之初,它是一个只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医护人员仅有3人的小小山区卫生所。与共和国同龄的英山县人民医院在大别山下、白莲河畔孕育、萌芽、发展,用70年时间郑重写下对于生命和健康的坚守。


紧跟新中国发展的步伐,砥砺奋进70年,湖北省黄冈市的英山县人民医院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从医院的规模、技术、管理到学科建设、医疗服务水平、信息化发展等诸多方面我们可以窥见这所县级医院在守护一方百姓生命健康的道路上所进行的艰难跋涉。


一张张有故事的新老图片带你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01

两次更名、数次改扩建记录医院快速发展


1949年10月县人民政府在育婴堂

建立县卫生所


1949年10月8日,由县人民政府拨5000公斤大米作为筹建资金的“英山县人民医院”正式建立,初名“英山人民卫生所”(前身“育婴堂”)。开创之际,仅设门诊,工作人员5人,其中医护人员3人,2人兼管全县卫生行政工作。


1957年英山县卫生院门诊部

(前身“七星坪”)建立


1951年11月,它面临第一次更名,改为“英山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7年,英山县卫生院门诊部(前身“七星坪”)正式建立。


1961年建设医院门诊楼


1961年4月,该院迁入北门坳,并第二次更名为“英山县人民医院”。设置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传染科、中医科、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西药科、中药科等11个科室,病床70张。


1970年建立“传染科”


1971年建设住院部


英山县人民医院全景


1991年住院部建设竣工


上世纪70年代,该院相继建设传染科和住院部,随着英山县人民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1973年该院床位数增加到150张,1980年核定病床增至180张。1991年,该院住院部建设竣工,1992年该院批准设置病床228张。


2005年住院大楼改造


2006年新建传染病区


英山县人民医院老院全景(鸡鸣路63号)


2011年10月该院通过黄冈市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评审


进入21世纪,医院发展势头迅猛。2005年该院住院部大楼进行改造,2006年新建传染病区。2011年10月,英山县人民医院通过黄冈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


随着该院业务范围的扩大,至2015年底,医院占地面积2.0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此外,该院门急诊和住院病人数量实现快速增长,2015年底该院门急诊量34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1万余人次,手术5000余例。门急诊工作量、住院工作量年均以18.5%、10.9%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医疗容纳空间有限成为医院发展面临的瓶颈,日均住院病人422人,加床率40.7%;日均门急诊量为1000人次,各科室拥挤不堪。



02

“新老”交替宣告医院发展步入新阶段


英山县人民医院新院全景


2016年8月18日,注定载入英山县人民医院发展史册,成为其间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英山县人民医院正式告别老院区,搬迁至英山经济开发区新院。


迁至新院区后,如何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县域医疗中心成为医院当前思考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医院也逐步实现从规模发展向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转变,从重视内部医疗资源有效调配向内延外联相结合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科学精细化管理转变,确立了“质量立院、服务兴院”的发展方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大力创建品牌专科,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重症医学科


血液透析室


在此过程中,该院不断推动重点专科建设,通过打造“腔镜、介入、制剂、临床检验、肿瘤放化疗、放射影像、中医治疗糖尿病专科及体检”七大中心,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6年,英山县人民医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技术协作医院,英山县临床检验医学技术协作平台挂牌并投入使用。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被授予首批“湖北省肺癌规范化诊疗和肺癌精准扶贫专项基金”公益援助定点医院,并获赠100万元专项基金。


感染性疾病楼


胸痛中心


为加快知识技术更新、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拓展医疗业务、积极改善人才梯队结构,该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和新技术引进。2016年该院组织医疗技术人员进修30人次;院内业务培训讲座30余次;继续教育人数达5000余人次;邀请国内知名教授来院开展学术讲座,培训学习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介入治疗(DSA)等知识。通过扎实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交流,医院一年内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2项。


核磁共振


直线加速器


近年来,该院不断强化新技术、新项目投入力度,其中3项科研项目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此外,还有省重大科研成果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临床药学科(药剂科)、重症医学科、胸外科、放射影像科被评为湖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儿科、医学检验科、消化内科、心胸外科、感染性疾病科、放射影像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新生儿科先后被评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7个自制制剂品种获得省药监局批准文号。


该院临床医学科被评为湖北省县级医院

临床重点专科


64排128层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


放疗精准定位CT


DSA介入开机仪式-专家进行指导


除了侧重医疗技术提升和专业人才培养,医院在新院区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方面也加大了投入。新院区总投资约5.6亿元,占地118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建设门诊部、急救中心、住院部、医技楼、科研、教学、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等8大设施、六大功能区。院内编制床位800张,可设置床位1200张。此外,新院区共设置46个临床医技科室,17个行政职能科室;同时,医疗设备完备、功能齐全,拥有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机、腹腔镜等万元以上设备近300台。


手术室


病房走廊


同时,为高水准实现医院环境花园化、病区管理宾馆化、文明服务温馨化,新院区从规划设计上坚持“尊重环境、依山就势、美观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门诊医技楼、综合住院楼等注重建筑风格统一、品味高档,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相生相映;病房合理布局、配套完善设施设备,保障系统高效运行,中央空调、中心供氧、配电系统、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站有序运转,为患者营造了安静、卫生、舒适的治疗和休养环境,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另外,该院积极打造“智慧医院”,建立了规范实用、安全高效智能化系统,实现了便捷的自助服务,电子病历、影像处理、临床路径、排队叫号、手术示教、医院一卡通、楼宇自动化控制等信息化系统,规范和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保证了医疗安全。据悉, 2016年,该院接纳门诊病人约40.5万人次,住院病人达2.5万人次;2018年医院门急诊增至50.1万人次,住院病人3.5万余人,手术6062例。


英山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际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始终把患者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该院先后获得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和湖北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省卫生系统财务管理百家理财单位、市二级优秀医院、市最佳文明单位、市卫生系统群众满意的窗口单位、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市安全文明单位、市“模范职工之家”、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目前,该院在岗人员909人,其中高级职称101人,中级职称186人。1.5T核磁共振、64排CT等万元以上设备增加到636台。


洁净层流重症监护病房


开封中医院院长庞国明视察制剂室颗粒车间


英山县人民医院自制中药制剂


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英山县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医疗设备先进、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和服务完善,集医疗、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同时也是卫生部国际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和全县业务技术指导中心。


英山县人民医院全景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该院通过全新定位、大胆改革、优质服务向一流迈进,朝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地域龙头”的目标稳步前行。栉风沐雨70年,对于英山县人民医院来说是这新的起点,更是新的征程,接下来该院将在美丽富饶的白莲河畔续写“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