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千万课,防病第一课

来源: 合肥卫生/hfswsj

  9月,正值新学年开学季,学生陆续返校,短时间内学生大量聚集,容易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有利条件。由于9月昼夜温差较大,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红眼病、食源性疾病等疾病易发生暴发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典型症状是急性起病,体温一般会高于38℃,全身酸痛、乏力,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注意个人卫生,时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勤于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除上课外,减少聚集性活动。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主要引起感染性腹泻,是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症状为腹痛和腹泻、恶心、呕吐,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

传播途径

极易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造成流行,也可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夏秋季为流行季节。

预防措施

养成勤洗手,不用公共毛巾洗脸、不用手揉眼睛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和幼托学校加强管理、消毒和宣传教育;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食品中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发病特征

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

预防措施

9月份仍是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各食品经营单位、盒饭公司、集体食堂在这一季节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

应该怎么办?

1

切实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晨午检工作,发现发热、腹泻等症状的学生,立即电话通知家长领返回家,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

2

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管理工作,及时汇总每日数据,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

3

加强各类学习、生活、娱乐、工作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4

做好新生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协助接种门诊做好漏种儿童的补种工作。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稿件来源:应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