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提升县医院的诊疗能力,逐渐拉近与大医院之间的差距。
近日,78岁高龄身患肺癌的张大爷在河北省南和县人民医院找到了合适的治疗方案,而这套方案正是今年6月份医院新引进的沃森智能系统给出的。
助力:县域医院与大医院技术同步
张大爷是一名退休老干部,儿子小张在上海工作,今年6月体检时发现肺部有肿块,经南和县人民医院胸外肿瘤科医生的诊断,确诊为肺癌,同时还发现了脑转移。
面对病情,让张大爷和儿子都犯了愁,小张希望父亲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接受治疗,毕竟大城市的医疗环境和技术力量都更好一些,而且他认为县医院的技术落后,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可是张大爷却不愿意离开南和县老家。
虽然父子俩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治疗却不能耽误。于是,张大爷一边住在县医院接受抗炎治疗,小张一边拿着病历资料到上海、北京找了多家医院的医生进行会诊,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案。
与此同时,南和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们用沃森智能系统也制定出一套治疗方案,并且同小张带回来的治疗方案基本一致。“我来回北京和上海,用了一周的时间,光路费、住宿就花费了近万元,最后得到了和县级医院一样的诊疗方案。”这时,小张才开始信服,即使在县医院,医生同样能够给自己的父亲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南和县人民医院胸外肿瘤科高彦广主任表示,近年来,医院着重发展人工智能医疗,今年新引进的沃森智能系统,只需要按页面提示一步一步输入患者信息,确认后点击“ASK Watson”,很快系统就会给出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以及方案的依据。
借力:“百科全书”式的技术指导
高彦广坦言,医院刚引进沃森智能系统时,由于医生对系统不够熟悉、患者病例资料不完善,导致初期运行并不顺畅,甚至在输入病例资料后无法得到想要的诊疗方案。为此,医院肿瘤科的医生全员参加培训,因为让患者满意的前提是医生自身对系统的清晰认知和熟练使用。
与大城市大医院有所不同的是,大医院的肿瘤专科细分详细,但在基层,医生会面对很多癌种,同时还涉及外科、内科、介入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营养科、姑息疼痛科、康复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这让基层医生感到压力很大。而沃森肿瘤会诊是基于欧美先进医学的指南规范,是一本先进的医学“百科全书”,只需要输入病例就可以得到规范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这是基于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
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不仅在于每一个具体的治疗方案,更在于对“规范化”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肿瘤治疗基本规律的把握。因此,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应该上升到对患者诊疗过程的全程设计和整体策划上来。
沃森智能系统就是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诊疗策划,并把个体化、系统化、可循证等所有元素进行综合考虑后给出的规范化治疗方案。这些都可以进一步协助解决县级医院在推行肿瘤规范化治疗上遇到的“重重困难”。
发力:增加科室合作黏性,节约看病成本
肿瘤有其自身的临床规律和生物学特点,如果单纯把肿瘤的规范化诊疗等同于某一个治疗方案的标准化,未免太过局限。所以,高彦广认为,在县医院开展肿瘤的规范化建设,需要从两方面来实施:一方面要完善MDT会诊制度,减少单个医生的“个人治疗色彩”;另一方面要加强临床团队的不断培训学习,紧随最新的治疗理念和知识。
而在这个过程中,沃森智能系统不仅可以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推行规范化治疗的普及工作。原因在于,沃森智能系统可以提示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否全面,避免遗漏;在选择方案时,也可以提示全球范围内的治疗思路,非常有参考价值。
同时,每一个治疗方案背后都有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能够使医生在做决定时心里更有底气,让医患沟通变得更简单直观,让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医生所制定的方案。
“把数据变成知识,并运用在临床治疗与教学中。”在高彦广看来,是沃森智能系统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把患者的并发症、教育背景、知识和经济状况都考虑进去,但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局限性。沃森的应用,则可以更客观、全面,帮助资深医生打开思路,尝试那些平时应用少,但效果不错的治疗手段。
应用一个多月来,在南和县人民医院,沃森智能系统会诊了十几例癌症患者,都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从医院肿瘤诊疗规范化的角度来说,沃森肿瘤类似于质控员。医生制定方案是否合理,在胸外肿瘤科都会先用沃森智能系统来确认一下,出现不一致的方案时,再结合循证医学的证据进行多学科讨论、比对。这样的做法让肿瘤规范化变得简单,也更有助于各科室的协作,增强科室之间的黏性。”高彦广说。
此外,沃森智能系统的教学功能,还可以帮助年轻医生找到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帮助基层医生踏上快速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