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解毒丸的12种新用法

来源: 药店经理人/yaod366

来源: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综合整理


小小的牛黄解毒片除了能清热解毒,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新用途~


很多人都知道牛黄解毒片是居家必备的常用药,能够清热解毒,可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病症。但却不知道它还有很多新用途,快来瞧瞧吧。

1、急性咽炎


用于急性咽炎及喉咙痛,症见牙龈肿痛,火热内盛。临床研究表明,用外敷方法治疗此病疗效也很好。


方法:将2-4片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75%的酒精调成糊状,敷于喉结两侧,外用胶布固定。一般晚贴晨揭,如不嫌影响外观,白天连续贴疗效更好。

2、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俗称“乳蛾”,起病急。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甚至吞咽困难,反复发作也可发展为慢性扁桃体炎。


方法:取牛黄解毒片10片,研为细末,加入食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及双足心涌泉穴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3-5天可愈。

3、腮腺炎

腮腺炎也叫“痄腮”,俗称“大嘴巴”。主要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发热。


方法:取牛黄解毒片10-20片研为细末,用食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2次,一般用药3-5天可愈。

4、单纯性毛囊炎


单纯性毛囊炎属于急性毛囊炎。初起时,毛囊口出现有痒感的红色小丘疹,周围有炎性红晕。抓痒后,可形成一个小脓疱,数天后脓头破溃。


方法:将牛黄解毒片10片研末,用蜂蜜将药末组成糊状外涂局部,每天1 -2次 ,一般5 -8 天可愈。

5、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中医认为是由湿、热、毒三者博结经络,外发于皮肤而发为疱疹。


方法:将牛黄解毒片压碎,加入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 3 -6天即获显效。

6、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因化脓致病菌侵入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以耳痛和流脓为主要特点,是耳科常见病之一。


方法:先将患耳用双氧水清洗干净,再用棉签拭干,然后将牛黄解毒片适量研为细末,吹入耳内。每天1次 ,3次为1个疗程,一般2 -3个疗程可治愈。

7、急性胰腺炎


像暴食、总胆管梗阻或胰管梗阻等均可引起的胰液从胰管外溢,当胰酶激活后消化自身胰腺组织就会引起急性胰腺炎。中医主要采取舒肝理气,清热攻下的治疗方法。


方法:口服,每次4 片 ,每日3次。

8、霉菌性阴道炎

中医认为,霉菌性阴道炎是由于湿热在体内蕴结,加上外受毒邪所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且瘙痒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炎症较重时还可能出现排尿痛、性交痛等。


方法:用10%洁身纯溶液200ml冲洗阴道后,置入牛黄解毒片2片于阴道深处。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于下周期月经干净2-3天后继续给予巩固性疗1个疗程。

9、阴囊湿疹


本病属中医浸淫疮范畴,由各种病因致湿邪侵袭腠理,蕴久化热,湿热互结而发,湿性黏滞重浊,故常缠绵不愈,且易复发。


牛黄解毒片中大黄、石膏泻火通便,可使热从腑出;黄芩除湿清肺热,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泻肺清肠以排毒洁肤。


方法: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连服12天。

10、注射部位局部感染


主要是由于肌肉注射无菌操作不严而引起的注射部位感染。


方法:把牛黄解毒片压碎,加入60%酒精适量调成糊状敷患处,用无菌纱布覆盖,约1-2小时酒精挥发后,再滴入酒精湿润。每6小时换药一次,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

11、药物性皮疹

对于服药而发皮疹,中医称为“药毒”,多因禀赋不耐,毒邪内侵致外伤皮肤,内攻脏腑所致。


方法: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服药3天后诸症消失,皮损处色素沉着。

12、药物性静脉炎


药物性静脉炎为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或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临床特点为患者肢体局部不适或肢体轻微疼痛,触诊常可发现患肢有一条索状硬结,有明显压痛。


方法:取牛黄解毒片适量,研为细末,用酒调为稀糊状,均匀摊于消毒纱布上,外敷患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干后滴酒以保持湿润,至局部痛消除变软为止,连续敷药7-10天可愈。


注:牛黄解毒片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禁用。以上内容仅做参考,临床使用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 郭旭光. 牛黄解毒片的新用途[J]. 农家之友,2011(11):54.
[2]李慧,尹晓飞,刘顺良,李冬梅. 牛黄解毒片的临床新应用[J]. 中国药业,2010,19(16):86-87.
[3] 基层用药指南

OTC市场,这场战争怎么打?
针对药企向OTC端信息传播,不妨试一试新媒体!
药店经理人是由赛柏蓝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目前已拥有OTC端店员店长近20万人,每日阅读人数近5万人。
第三终端产品推广合作详询:
13811928662 孟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