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凤丽
编辑:杜慧敏 审核:门丽琴
日前,临河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马志民带领团队成功开展CT颅脑灌注(CTP)、CT仿真肠镜(CTC),心脏功能成像三项新技术,标志着医院影像诊疗实力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CT颅脑灌注检查(CTP)
常规CT扫描是诊断脑缺血性梗死的重要方法,但早期发现和诊断该病较为困难,一般要到缺血8小时后才能发现。而CT脑灌注成像可超早期(30分钟)就可显示出病灶,且能区分失活脑组织和缺血半暗带(半暗带组织若能及时恢复血供,则能完全治愈)。
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该技术能很好的区分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为是否可予溶栓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数据,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依据,为早期治疗赢得时间。特别是对临床出现的明显定位征象,而CT检查没有发现明确异常的情况下,进行脑CT灌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脏功能成像
心功能成像是通过检查左心室的血容量、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多项功能指标,观察左心室的运行状态、搏动情况、厚度,不同心动周期左心室的生理变化等。
对于冠脉钙化斑块明显或者冠脉植入高密度支架的患者,对其心肌活性的评估就更加重要。将冠脉CTA检查得到的冠脉解剖形态图像和MPI得到的心肌灌注图像相结合,对阻塞性冠脉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证据,便于患者愈后疗效的评估,对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价值。
CT仿真肠镜(CTC)
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疾病的金标准,尤其是对于早期肠癌的筛查,意义重大。而CTC检查和结肠镜一样敏感,褶皱内侧也将难逃法眼。特别是对大于1厘米的息肉,检测敏感度高。可检测出全结肠,包括因肠腔狭窄肠镜无法通过的近段肠管,为低位肠梗阻患者术前判断梗阻原因及部位提供重要诊断资料;大肠癌术后因造瘘等引起的清肠不便等。此外,CTC还可同时发现一些肠道外病变情况。
相对于以前通过插管做肠镜检查的患者来说,在CT下做仿真肠镜避免了脱衣检查的尴尬,更容易为患者接受;降低了结肠穿孔的风险,更加方便、无痛;其X线的辐射量也低于钡灌肠检查;检查时间较短,痛苦少,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
仿真肠镜检查无明显禁忌证,引起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危险性更小,尤其适用于高龄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不能耐受肠镜检查的患者。
1
马志民主任介绍: CT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性成像,是一种CT应用领域的前沿科技,具有高时间与空间分辨力,可快速、准确、三维地评价组织器官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明确病灶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脑梗塞的早期发现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大意义。还可通过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发现微小的肿瘤,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全身各个系统的细微病变都能“明察秋毫”。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轻松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