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的四川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李军,方清茂,赵军宁,杨殿兴,赵炳祥,张大鸣
尹莉,邢军,王巧,童恩亲
[摘要] 采用SWOT分析法,项目组全面分析四川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发展现状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该基地在“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下,创建了“边建设、边科研、边推广”的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了基地中药材种子种苗“供应有保障、科研有转化、企业有产品、产品有市场、市场有反馈”的良性发展模式。四川基地通过合理建设布局、搭建平台、坚持市场化运作措施等手段尝试开展了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规范化生产与经营,从源头上提高中药材的品质、稳定中药材的质量,进而推动四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SWOT模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现状分析;对策探讨
国以农为先,农以种为先,种子是中药材产业链的起点[1]。种子种苗是药材生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优良的种子种苗是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先决条件[2],直接影响中药材质量稳定与优劣,中药材种子种苗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也是中医优势及临床疗效发挥的基础保障;其供应是实现珍稀濒危中药材保护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3]。当前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还处于“自繁自用”的阶段,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基础薄弱,已成为中药材实施规范化生产的瓶颈之一。开展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不仅抓住了中药产业链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源头问题,而且对解决“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如何提供安全、优质、稳定的中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要素的缩写。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4]。利用上述四个要素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可明确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制订相应的发展策略。本研究利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对策[5-6]。
1
四川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发展现状
“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是建国以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旨在为四川乃至全国中药材生产提供基源准确、生产规范、种性优良的种子种苗,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保证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原料供应的稳定优质。
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以下简称“四川基地”)包括:“雅安主基地”1个,“双流保种基地”1个,“种子种苗检测中心”1个,“单品种基地”10个,分别是:青川附子、三台麦冬、松潘川贝母、彭州川芎、双流姜黄、简阳红花、资中栀子、沙湾黄连、大邑黄柏、泸县赶黄草基地;第二批包括“广安基地”1个,繁育丹参、虎杖、半夏、白芷、黄精5种药材种苗。
1.1 基本情况
建设规模:建设面积300 hm2以上。
土地所有权:流转土地,30年以上。由于一些基地中药材种子种苗需要轮作,13.3 hm2种苗基地实际上需要流转26.7 hm2才能满足要求。
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繁育基地为载体,以社会服务为手段,以建设种子种苗研究平台、检测平台、供应及技术服务平台为目标,在“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与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指导思想下,稳步推进,创建“边建设、边科研、边推广”的工作思路。
1.2 组织管理
四川基地建设先期建设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形式进行,后期运行采用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的形式进行。前期建设决策上,参考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组织结构建设的成功经验,采用领导小组全盘决策,常设办公室开展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顶层设计,依托单位具体实施的方式进行。
1.3 业务能力
1.3.1 保存能力 四川基地建设了种质保存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彭镇,面积13.3 hm2,对规定地区普查收集的种子种苗进行保存。目前已开展保留种植杜仲、川芎、芍药、川射干等药材100多种。
1.3.2 生产能力 雅安主基地,边建设,边生产,2014年生产桔梗种子300 kg,玄参种子100 kg,鱼腥草种苗2.7 hm2,保存雅连1万株,繁育重楼0.1 hm2,白及0.1 hm2。2015年繁育品种增至26种。
松潘川贝母基地,建成川贝母种苗繁育大棚7000 m2,年产种苗数7000万株以上。
三台麦冬种苗基地,年产麦冬种苗3000万株以上。
彭州川芎基地,年产川芎种苗(苓种)4000万株。
资中栀子基地,2015年产栀子种子120 kg,繁育栀子种苗2.7 hm2。
简阳红花基地,2015年完成23 hm2红花播种。
沙湾黄连基地,生产味连繁育种子300 kg,约300万株。
泸县赶黄草基地,2015年生产赶黄草种子1000 kg
双流郁金基地,2015年种植姜黄(郁金)4 hm2。
大邑黄柏基地,2015年繁育黄柏种苗7 hm2
青川附子基地,2014年11月提供大田生产附子种根约200 t左右。
1.4 科研能力
完成附子、川芎、麦冬、川贝母、郁金、赶黄草、红花等种子种苗质量标准4套,种子、种苗质量检验规程7套,种根无性繁殖技术规程4套、种根初加工及包装与保存技术规程7套。
1.5 检测能力
目前已建设一支17人的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科研及检测队伍。建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实验室,面积超过150 m2,制订了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定及操作技术规范、检测规程等,具备较强的检测能力。
1.6 社会化服务能力
1.6.1 技术指导与服务 承担全省中药材栽培、种子种苗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在中药材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技术咨询与指导。同时发挥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在中药材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
1.6.2 生产推广 2014年,四川省泸县赶黄草基地向贵州赤水市推广赶黄草种植技术,推广面积为2 hm2,推广种苗近70万株。资中栀子基地向云南推广栀子种植技术,推广面积为17 hm2,推广种苗近5万株。2015年,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向集团子公司销售附子组培苗1000株。
2
优势分析
2.1 中药材资源优势
《诗经》记载的88种植物中,有28种为四川所产;《神农本草经》所载的365中药材中,有44种产于四川。四川的中药材资源种类有5000余种,其中植物药材4600余种,蕴藏量100万t以上。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各种中药材生产和优质遗传的条件,尤其是四川盆地农区地势平坦辽阔,自流灌溉方便,土质深厚肥沃,所具有的钙质紫色土特别适宜药材种植[7],这使四川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药之库”。
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已建成37种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通过GAP认证的有川芎、麦冬、川贝母、附子、丹参、姜黄、天麻、鱼腥草、白芷9个品种,19个基地。与之配套的区域内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涉及10余个道地药材和珍稀名贵品种,涵盖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区、盆周山区、川西北高原区和攀西亚热带区,总面积超过130 hm2。本次入选四川基地建设的附子、麦冬、川贝母、川芎、姜黄、红花、栀子、黄连、丹参、半夏、白芷等中药材品种都是川产道地药材,品质优良,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2.2 科技和人才优势
四川基地建设汇聚了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一批科技力量较强的科研机构,形成了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科研体系,研发实力居全国前列。基地拥有一支15人的专业从事中药栽培的研究团队,其中农学博士3人,农学硕士4人。以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目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有 川芎的“川芎1号”,附子的“中附1号”、“中附2号”、郁金的“黄丝郁金1号”、红花的“川红花1号”、天麻的“天麻1号”、丹参的“中丹1号”等,是国内首批经权威机构认定的中药材优良新品种,可用于打造国内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材品牌。
2.3 标杆管理优势
由省中医药科学院、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雅安市政府三方合作共建的雅安主基地是四川基地的标杆和典范,是规模化、标准化的综合性种子种苗繁育核心基地,对各个地区性或专业性繁育基地的标准化建设起一定的示范作用,并指导各个地区性繁育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搭建科技研究与人才培训的平台,负责全省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的技术和标准指导工作。
省中医药科学院为主基地建设总牵头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为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单位,雅安市人民政府作为项目承接区,负责土地供应和相关配套、政策保障单位。2013年项目开始启动,于2014年4月主体建设完工,2015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至今。
2.3.1 实现珍稀濒危和难繁育中药材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雅安主基地通过集成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中药材品种选育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建设中药材物联网人工气候大棚区和无性繁育中心等一系列现代化农业设施,通过开展川贝母、重楼、白及等珍稀濒危和难繁育中药材品种选育、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研究,构建种子种苗优质品种选育体系、种子种苗规范化生产体系,探索出适合珍稀濒危和难繁育中药材品种种子种苗繁育的理论和方法,为珍稀濒危和难繁育中药材品种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范例;降低珍稀濒危和难繁育中药材品种家种难度,扩大人工种植规模,满足周边市场对珍稀濒危和难繁育中药材品种种子种苗的需求,降低对珍稀濒危和难繁育中药材品种野生资源的需求,直接有效保护珍稀濒危和难繁育中药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实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统一。
2.3.2 构建独特中药材休闲观光及健康养生专业基地,实现产景相融的现代产业理念 基地建设围绕“五行”的国学传统思想文化,巧妙地将蕴含中药文化意蕴的基地景观设计融入种子种苗基地建设中,营造了独特的中药材观赏景观,构建出以药用植物为主题的中药材专业基地。让置身于基地的人们能够被浓厚的中药文化气息所感染,在了解种子种苗从繁育到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同时,感受到传统中医药思想的博大精深。搭建起展示现代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全貌,体现中药材种植业魅力,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综合平台。
2.3.3 体现绿色产业精神,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播,增强中药材产业投资吸引力 雅安主基地采用“五行相生”的理念,将基地不同中药材植物合理搭配,划分为五个风格各异、层次鲜明的区块。以药用植物的观赏性作为景观布置和园林设计的核心和亮点,使种子种苗基地集生产与观赏于一身,增强基地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兼顾绿色产业的生态可视化和可操作程度。打造出集中药材原料生产、产业推广于一身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示范基地,基地作为四川省中药材产业的一张名片,向其他行业者和投资商展示出中药材产业的广阔前景和无限生机,让更多的注意力和财力集中到中药材产业,让更多的人关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3
劣势分析
3.1 优质种子种苗短缺,中药材整体质量难以保证,制约中药材行业发展
一方面自然环境恶化和破坏性采挖使得四川大量中药材原生境破坏,野生种子种苗资源濒临枯竭,如较为贵重的野生天麻、虫草等。另一方面部分中药材种植者栽培手段不科学、不规范,最终导致家种药材品种退化、质量下降。以鱼腥草为例,据文献报道[8],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采集自四川、重庆、贵州、江苏等地的70多份鱼腥草材料进行分析,发现其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为92.3%,其中,不同野生类群变异系数为9.07%,不同栽培类群变异系数为12.17%。栽培类群变异度竟然超过野生类群,这一方面说明了野生鱼腥草种质资源的枯竭和破坏,另一方面也说明家种鱼腥草不同品种差异较大,质量严重参差不齐。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医疗质量。近年来屡见媒体报道的“方对药不灵”,“千金难买良药”,“以前看病抓两副,现在看病吃两筐”的现象影射出中药材整体质量下降的现实。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人们正常医疗需求的满足,更会引发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危机,成为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的瓶颈。
要规范化中药材市场,提高中药材品质,就必须重视位于源头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问题。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没有优质足量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供应,后续的一系列栽培控制手段和环境控制手段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取得任何实际效果。
3.2 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缺乏
目前,粮、棉、油、蔬菜、瓜果等农作物都有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仅以水稻为例,国家农作物信息数据库收载的标准代码就达73项之多。而相对中药材来说,截止到目前,只有甘草、人参、黄芪等少数品种的种子有国家标准,其他常用的近300种大宗药材的国家标准尚是空白[9]。质量标准的匮乏,给中药用药安全、有效性带来了极大隐患。
3.3 种子种苗提纯、复壮工作滞后,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中药材的栽培研究大多停留在以传统的土、肥、水为中心,侧重于驯化和产量。中药材种类繁多,常用的大宗道地药材就有近300种,如果对这些药材进行良种选育,需要的科研经费将是天文数字。尤其是珍稀、濒危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严重滞后,如川贝母、重楼、羌活等大多数药材的生物学特性特殊,种子种苗不易发芽或者生长缓慢,需要通过建立温室大棚、组培室及配套炼苗场等现代农业设施,根据中药材种子种苗生长发育对温度、水分及光照条件具体要求,提供人工小气候,满足其种子种苗的繁育和生长需求。中药材种子种苗选育的科研经费缺口较大,致使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处于起步阶段,其认证缺乏专门的机构与科学的标准。目前中药材新品种的认证机构仍然是各省农业主管部门,认证的标准也采用的是农作物的标准。
3.4 种子种苗的包装、保存、销售不规范
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包装较为原始,属于“三无”产品,既无品牌,又无商标,也没有产地。一旦发生了质量问题,药农找谁来承担责任?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不规范,且没有标准。大部分种苗为农户自产自用或者农户之间流通,部分进入市场流通的种子种苗没有正规的渠道,仍是由个体商贩经营,规模小、分散、无序,且质量问题突出。大多数种子种苗的保存都是使用传统的保存方式,比如川芎苓子是在山区采收后保存于山洞中1个月。郁金的种苗是农户在自己家的地窖中保存等。种子种苗在播种前一般都未经过杀菌、脱毒等前处理程序。
3.5 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
中药材总体来说属于农作物中的小品种,与农作物相比,其推广面积十分小,仅占农作物种植面积0.77%~0.84%。四川甚至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都尚未形成独立产业,仍是中药材生产的附属。对于大多数中药材品种来说,年生产种植面积不超过6670 hm2,种源基地不超过667 hm2,市场规模相当小。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农户还没有从市场上购买专业机构繁育的优良种子种苗的主动意识。因此,从种子种苗供需两个方面来看,种源的小幅度增加亦有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情况的可能,使中药材种子种苗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中,相当一部分品种种苗繁育难度大,研发成本高,选育一个优良品种并配套研发其繁育技术的投入相当大;其次,部分种子种苗的生产周期较长,例如重楼从种子播种到种苗供应至少需要五年,投资回收期长。因此,投资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投入大、回收期长、回报率低,市场风险性较大,往往需要政府公益性投入作为市场手段的补充。
4
威胁分析
4.1 国外中药材借助质量优势抢占我国中药材市场,进而使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萎缩
国际市场上的中药市场已被外国占领,而且绝大多数中药都是从中国廉价卖出去的中药材,国外经过深加工后,换个包装又高价返销中国。由于我国大多数药材种植基地(包括四川)通常建在交通不便的较为偏远的乡村,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农民自身素质等问题,在药材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民使用违禁农药,加之国家级中药材质量标准尚未制定完善,导致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事件频发。国外虽然中药材资源不如我国丰富,但借助质量优势抢占我国中药材市场,势必影响各基地药材种子种苗的销售,进而使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萎缩。
4.2 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界定
中药材种子种苗既属于农业范畴,又具有药品特有属性,对于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质量标准认定、经营许可等,国家还没有相关明确的政策规定。虽然我国颁布了《种子法》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但在执行工作中由于《种子法》偏重粮食种子的管理,对特殊农产品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管理比较笼统,无法全部涵盖。
虽然涉及本项目的多家单位都有从事中医药事业和中药材产业的背景,但是均无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资格。对外进行种子种苗经营是否违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尚不确定,因此具有一定的政策风险。
5
机遇分析
5.1 人口增长和对健康的需求
我国现有人口13亿,还在缓慢增加中。世界范围内的天然药物热潮,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逐步认同和接受,使中药应用市场不断扩大。中药产业的整体发展,促进了中成药的产量增加,从而间接促进中药资源需求量的增加。由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资源在养生、美容方面的功效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2015年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正迎来大好时光,中医药的国际化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交流互鉴、人类共享,建设健康命运共同体”;而这一切都需要中药材及其种子种苗的充足供应。
5.2 国家项目支持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国中药资源家底,国家在2011年开展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保存第四次资源普查收集到的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名贵、特色、道地、濒危、大宗药材)的种子种苗;进行品种选育和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研究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导实施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后续项目——“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该项目首批在东北(吉林)、西北(甘肃)、华南(海南)、西南(四川)、华中(江苏)五个地区进行。经过系统调查、科学论证之后,西南地区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主基地被定址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
5.3 国家基本药物广用惠民,需要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国家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政府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基本药物是公共医疗中最基本的药物,也是对公众健康产生影响最大的药物,基本药物是经过综合考虑,能满足临床基本和必要的需求,在具有临床最大治疗效益的同时又兼顾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和安全,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的积极作用。为满足国家基本药物的需求,急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为国家基本药物的供应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从源头上稳定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供给,进而保障周边市场种子种苗的供应,确保周边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发展对策建议
6.1 从产业引领的角度建设布局
根据四川基地建设总体要求,立足基地所在区域现实自然条件,结合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构建四个体系(种子种苗优良品种选育体系、种子种苗规范化繁育体系、物联网智能管控体系、景观体系),开展两项研究(珍稀濒危和难繁育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研究),建立一个种质资源圃。同时,统筹组建技术团队,打造“上至中药材新品种选育,下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保障各项科研、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完成。建设集科学科研、生产示范、技术推广、休闲观光与健康养生、人文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品种优良化,繁育标准化和栽培规范化以及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6.2 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四川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科技联盟
以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以契约关系为保障,有效整合四川省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学、企业等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种子种苗繁育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建立产业上下游、产学研用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国家种子种苗繁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6.3 坚持市场化运作措施
中药材种子种苗进行市场化运作,需要结合中药材生产的特点(道地性特点、推广面积小、质量产量并重等),建立适合中药材特点的市场化机制,进行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市场化运作。
6.3.1 进行优良品种选育,品种良种化是市场化运作的前提 目前绝大多数中药材种子种苗都是药农自繁自育、自种自留的方式在进行,造成种苗质量差、退化严重等问题,从而导致药材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质量差等后果。只有选育出优良的品种,确保品种纯正、抗病性好、产量高、质量好,才能满足药农需求,才能取得药农的认可,种子种苗才会有市场销路。因此,通过本项目开展,选育出优良中药材品种是市场化的前提。
6.3.2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适宜的品种 本着“立足本地、辐射西南”以及“顺应市场、顺应自然”的原则,选择建立包括重楼、羌活、川贝母等难以保存和繁殖的品种以及地道大宗品种如附子、川芎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殖基地,前者药农不具备相应技术,后者由于用量大,种子种苗需求量大,一方面保证了难以繁殖中药材种子种苗的供应及为大宗中药材提供优质种子种苗,另一方面更容易市场化。因此前期选择适宜的品种,以点带面,才能逐步推进和扩大进行市场化的品种和区域。
6.3.3 推动建立种子种苗省级标准评定体系 优良的种子种苗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先决条件。相较于其它农作物种子种苗完善的管理体系,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显得尤为缺乏,建立健全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创建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种子种苗分级制度,不仅可以实现基地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定位,规范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推动其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中药材质量,为四川制药企业的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中成药和配方颗粒等中药相关产品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材料,满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对优良种子种苗的需求,形成中药产品质量保障的第一道关卡,提升四川中药产品软实力。
6.3.4 为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市场化提供一个长效机制 中药材生产虽然属于农业范畴,但由于中药材品种小而多的特定,完全不同于农作物种子种苗生产经营。目前国家对中药材品种审定、种子种苗生产、销售无相关的制度进行规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管理标准的制订,促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法制化、规范化,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市场化提供一个长效机制。
6.3.5 采用“订单式”农业和种子种苗交易市场相结合的方式 种苗生产各环节的衔接以经济为纽带,以订单为手段,实现市场化运作,首先可以考虑目前的GAP基地种苗的生产、繁殖困难且价值较高的中药材种苗,以获取一部分订单。同时,在中药材交易市场建立专门的种子种苗交易市场和平台,一方面有利于规范种子种苗的交易、保证种子种苗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信息不灵,盲目扩大或缩小面积,形成种子种苗“烂市”或供不应求的局面。
6.3.6 多企业联合建立种子种苗基地,实现共赢 随着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各大企业纷纷在建立自己的药源基地,为种子种苗基地共建提供了契机,因此可以吸引各大医药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共同建立种子种苗生产基地,确保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生产出优质、安全、合格的种子种苗,实现与多企业共赢的局面[10]。
6.3.7 基于“互联网+”思维,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及时引导企业和农户调整生产品种,解决市场供需矛盾,提高生产效益。建立类似“西南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为中文域名的政府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专业网站,既可获取全国各大药市信息,又可以适时对本项目种子种苗选育、生产信息进行及时披露,为种子种苗的选择生产、销售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
6.3.8 建立市场化的产业共同体 根据市场准则,在种苗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种子种苗企业与药材种植企业之间,通过经济约束或协议,把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纳入同一经营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把种子种苗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拓展种苗市场,创新一种复合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略)
声明
来源:中国现代中药,2016,18(6):782-788
作者:李军,方清茂,赵军宁,杨殿兴,赵炳祥,张大鸣,尹莉,邢军,王巧,童恩亲.
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标明来源。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