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野生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山珍。然而,由于普通群众缺乏对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鉴别能力,毒蘑菇中毒的悲剧时有发生。
毒蘑菇是指可使人或动物中毒的一类大型真菌,目前根据毒蘑菇中毒作用机制和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五型:
1.胃肠炎型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预后较好。
黄粉末牛肝菌,
俗名黄蘑菇
主要鉴别特征
颜色鲜艳,菌盖与菌柄表面敷有柠檬黄色细粉末,采摘时可沾染手指。菌盖半球形,菌肉黄色至白色,菌柄中实。
2.神经精神型
除出现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可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预后良好。
网孢海氏牛肝菌,
俗名红牛肝菌、见手青
主要鉴别特征
菌盖半球形,暗红色至灰红色。菌管鲜黄至浅黄色。菌柄暗红至玫红色,表面具有小鳞片,近菌柄基部稍光滑。菌盖内部与菌杆内部呈鲜黄色。
3.肝脏损伤型
该型多数中毒患者在消化道症状后呈1~2天的“假愈期”,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等症状,经积极治疗,约2~3周后渐趋恢复。少数病例成爆发性经过,因肝性脑病、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
淡红毒鹅膏,
俗名白毒伞
主要鉴别特征
个体中等大小,菌体纤细。菌盖白色,中央稍突起,捎带浅粉红色,边缘无棱纹。菌褶稍密,不等长,白色,小菌褶渐狭。菌柄白色,近基部处近球形膨大。菌环膜质,白色或米黄色,生于菌柄上部。菌托白色,浅杯状。
4.溶血型
除消化道症状外,可出现腰腹部疼痛、无力、深褐色尿、贫血、肝脾肿大等急性溶血症状,严重溶血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此型还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赭鹿花菌,
俗名赭马鞍菌
主要鉴别特征
个体中等大小,黄褐色至赭褐色。上部近似马鞍型,中空、色浅,菌柄近圆柱形或扁平,表面平滑或有皱沟,中空。
5.光敏性皮炎型
可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
叶状耳盘菌,
俗名暗皮皿菌、毒木耳
主要鉴别特征
菌体呈片状,墨黑色,表面暗淡、无光泽,无褶皱,不透明,无弹性;味微苦、有麻味。水浸液呈黑色。生长在腐木上。
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1
催吐,应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快催吐。
2
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治疗。
蘑菇中毒的医院内救治
1
联系相关专业人员对蘑菇进行鉴定。
2
尽快开展食物清除技术,如洗胃等。
3
蘑菇中毒无明确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毒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专业设备,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蘑菇种类,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毒蘑菇中毒症状复杂,治疗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因此预防中毒最佳方法就是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尤其不能食用鹅膏菌类(有菌环和/或菌托)、亚稀褶黑菇、秋生盔孢伞等剧毒蘑菇。
文字来源:吉林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处
编辑:吉卫小编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
吉林卫生健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