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变迁|一组照片带你看赞皇县医院的发展巨变

来源: 河北卫生计生/hebwsjs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时光流转,岁月留下了雕琢的痕迹。而一张照片,最能定格一个时代,记录着这“医”路变迁,带我们重温一段岁月。


下面,让我们循着一张张照片,唤醒尘封的记忆,感受旧貌换新颜,领略赞皇县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帮扶下的沧桑巨变。



八十年代初的县医院可以用“四差”来形容,一是环境差。医院建筑都是低矮的青砖平房,室内墙皮斑驳,冬冷夏热,室外垃圾成堆,一到夏天蚊蝇肆虐;二是设备差。全院只有一辆救护车、一台心电图机、一台A超和一台陈旧落后的X光机。病床是用凳子和木板搭的,手术台是用水泥砌的,手术器械存放在一个破柜子里,消毒灭菌根本得不到保证;三是技术差。医院仅有综合内科、外科和妇产科三个科室,平时只能应付些小病,最大的手术就是阑尾炎切除和疝修补术;四是管理差。病房安排混乱,男女病人和患儿混住,也没有交接班、查房等基本医疗制度。


赞皇县医院八十年代大门旧照


当年在赞皇县医院做胃镜普查的医大四院医生们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名产妇大出血,送到县医院,但医院没有条件进行手术,只能转省城的大医院,而赞皇距石家庄的直线距离近百里,因为交通不便,最终,这位本该拥抱新生命的年轻母亲,却死在了奔往省城大医院的路上。这件事让普查的医生们震惊了,也由此拉开了两家医院对口帮扶的序幕。


时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院长王士杰与赞皇县医院时任院长杜占军握手的情景

谁都没想到,这一握手就是几代人、几十年,期间,两家医院都更迭了3-4届院领导,但是,帮扶的初心未改,兄弟的情谊更浓,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造福了一方百姓。


1985年,职能部门负责人与赞皇县医院领导

就帮扶具体事项进行商议


从1983年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从抓基础、搞卫生做起,采取一系列措施,分阶段、分层次对赞皇县医院进行了全面持续的医疗帮扶,为该院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让该院实现真正的蜕变。


从1983年到1985年,医大四院选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过硬医疗技术的专家组成帮扶队伍,进驻县医院,每半年一轮换。驻点帮扶分三个方面:首先是整治环境,整理医院内务,调整门诊布局;其次是建章立制,完善各项医疗制度,建立病历档案,规范医疗行为;最后是健全科室,新建起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胃镜室等11个专业科室,帮助整改化验室、手术室、制剂室。



随着基础工作逐步夯实,根据县医院的实际情况,自1986年起,医大四院将“驻点帮扶”改变为“定期帮扶”,并一直持续至今。

赞皇县的传统大集是县城最热闹的日子,为了让更多的老乡享受省城专家的医疗服务,两家医院商定,把农历二十六定为医大四院固定的“下点日”。每次组织10人左右的专家医疗队,自备车辆,赴赞皇县医院进行坐诊、查房、手术、讲座,每年12次,风雨无阻。



医务工作者的真心,换来老乡们的感激。老乡们淳朴的感情又激发出医务工作者忘我奉献的使命感。原副院长赵继贤教授,每次下乡都是积极报名,下乡义诊上百次,被人们誉为“下乡专业户”,而且,在他已近耄耋之年时,仍在坚持下乡。


1986年,与农民成结亲戚的高兴茂在县医院查房

外科大夫高兴茂下乡时,经常走街串巷,上门为老乡们看病,深受群众喜爱,也结下了很多农民“亲戚”。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得知土门乡南小峪村秦群英的父亲肺心病加重,急需他出诊。高大夫二话没说,先乘车一百多里,然后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步行十几里,双脚磨出了血泡也毫不在意,最终在当地医生的配合下使病人转危为安。这让秦群英深受感动,春节前家里杀了猪,秦群英心里一直惦记着高大夫,扛着半扇猪大老远赶来了石家庄,不知道高大夫家住哪,就挨家挨户打听,非得送上这自家的年货。大年初一,这个朴实的农民告诉家人:“高大夫是咱们全家的恩人,过年啦,咱们要朝四院方向磕个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省四院给咱们派来的好医生。” 1995年,高兴茂大夫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消息传到赞皇县,上百名老乡自发赶来石家庄,以泪洗面,要送他最后一程。



皮肤科林元珠教授不仅经常到县医院义诊,还常常把自己的著作送给该院医务人员。


下乡医疗队吃午餐


2005年,专家医疗队每次下乡义诊都自己出车、自带午餐或自付餐费,从不给当地增添任何麻烦。


1998年,省四院向赞皇县医院捐赠救护车等物资

医大四院在业务帮扶的同时,还给予了很多“物质上”援助。从1983年到2009年的26年,医大四院先后向赞皇县医院赠送了日本进口纤维胃镜、X光机、可升降病床、产床、手术床、手术无影灯、手术器械、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共计100多万元。


1991年,神经内科刘名顺教授在赞皇县为村民义诊

医大四院还把帮扶的范围进一步延伸,他们的脚步不仅仅停留在县医院,还经常组织各学科专家深入到乡村农户,让更多基层群众便捷地享受来自大医院专家的诊疗。


1996年,青年志愿者在赞皇县邢郭乡为当地群众义诊

医大四院团委也把青年志愿者和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基地设在赞皇县,每年深入赞皇县乡村,巡诊、咨询,开展卫生科普宣教。


时任院长王士杰代表职工捐赠

年度学费、教师工资和教室桌椅、黑板、教具


医大四院青年志愿者们从1996年开始开展“捐资助教”活动,资助赞皇县高家庄小学18名特困生完成五年学业。


2005年,苏杏满主任为疑难病患者查房

为提高县医院自身的“造血”能力,医大四院将人才培养作为对口帮扶的重点,通过两院间人员的双向交流,不断帮助赞皇县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09年,心内科主任李星涛教授在省四院做
《冠心病防治新进展》的学术报告

医大四院还经常派专家为赞皇县医院医务人员举办各种培训班或学术讲座。



医大四院还把赞皇县医院医护人员“请上来”培养。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措施,鼓励赞皇县医院的职工来院进修学习,凡是赞皇县医院的进修人员一律免费,并优先安排。35年来,省四院免费接受我院进修人员210多人次,节约进修费80万余元。

赞皇县医院的骨干医生、护士基本上都到我院进修过,有的甚至进修了两、三次,很多人回院后都成了技术骨干,有些同志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赞皇县医院副院长秦占川就是众多的受益者之一,他于1996年和2002年两次到医大四院进修,拓展扩大了外科手术,使赞皇县医院外科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已能够独立开展肝胆,胃肠,食管,肺等各种中高难度手术,特别是对疑难、危重、急症的抢救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技术上填补了多项空白,为县医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做到了大病不出县,缓解了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患者得到了最大实惠。


1986年,妇产科宋俊芬教授在为疑难重症患者查房


35年来,医大四院专家“随叫随到”已成为一项制度。县医院有解决不了的疑难病人,只要打个电话,无论白天黑夜,四院专家们都会风雨无阻前来相助,“全天候”指导。


2017年,肾内科白亚玲在县医院内科指导工作



35年来,医大四院累计派出医疗队385批次,专家2590人次,诊疗病人6.1万人次,帮助手术2500多例,举办培训班380多期,有效地提高了赞皇县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011年,医大四院院长单保恩在赞皇县医院指导工作


“互动式”交流是帮扶的又一个形式。在人才和物质帮扶的基础上,1996年起,医大四院开展了“管理帮扶”,每年春节后第一个“下点日”,医大四院的主要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要随下乡医疗队一同前往赞皇县医院进行交流,除了商定当年的帮扶计划外,还要对医院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2009年,赞皇县医院部分领导来医大四院参观学习

同时,每年赞皇县医院也要组织院领导班子和科主任,到医大四院观摩学习1至2次,两家医院不仅在科主任、护士长层面上实现了直接对话,还在院级领导间建立了经常性交流。



经过35年坚持不懈的帮扶,赞皇县医院破旧、落后的景象已成为过去,如今的赞皇县医院,已成为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并拥有核磁等各种先进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360余台(


2009年,卫生部在石家庄召开
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现场会
推广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经验

时任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参观赞皇县医院时说:“我在这里看到了省级大医院的影子。


2018年,焕然一新的赞皇县医院


如今的赞皇县医院正以崭新的姿态,乘着新医改的东风,阔步向前。

编辑:康小北

热文推荐

“医”路变迁|新旧照片对比 带你看省人民医院发展巨变

“医”路高歌|一首《不忘初心》唱出河北省中医院医者大爱

“医”路有爱|他三报志愿,扶贫路上老兵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