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广东省的一些做法着实备受各地医护人员的好评,现在这些经验有望被推广至全国!
若想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则必须补齐基层医疗软硬件短板,为基层引进人才。
配设备:
广东省2017-2019年,各级财政投入500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将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医院;同时,启动县级急救服务体系建设,为县人民医院配齐76种关键设备。
引人才:
广东省每年为县级医院培养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每年订单定向培养1400名大学生。规定城市三甲医院每年5%的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一年。
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管理和业务骨干人才。设立基层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省财政按每个岗位每年6万元安排补助。
将村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村每年2万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
广东省落实“两个允许”,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完善基层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将“两个允许”细化成“六个允许”,进一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推行灵活的人事管理政策。实行“县招县管镇用”,鼓励建立“人才池”制度,编制和人才可在全县统一调配和流动。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欠发达地区取得中级职称后连续在基层工作满10年的紧缺专业卫生技术人才,直接认定为副高级职称。
推行基层卫生机构院长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赋予院长用人权、做事权、分配权。
广东省推进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应用。全省1438个贫困村用上了人工智能医生助手和医疗可穿戴设备,9月底将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利用大数据助推县域精准医改。初步建成广东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汇集广东近1亿常住人口的基础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精准分析县域居民就医流向、病种和费用等信息,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融合资源,运营管理一盘棋 统筹激活各级医疗资源,进一步激发医疗系统内生动力。通过横向整合县级医院,纵向联合乡镇卫生院组建总医院,做到人员、业务、药械、财务、信息和医保支付管理“六统一”。
将村卫生站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县镇、镇村医疗资源高度融合。
设立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推广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打破管办壁垒;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实行编制备案制,打破身份壁垒;实行“统招统管统用”,打破人才使用壁垒;
推行院长目标绩效年薪制,取消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打破薪酬壁垒。
在前端放权,后端加强激励和考核,引导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向公益性发展,向规范性发展,严格绩效考核,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公益性和规范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从而避免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以人为核心,改革薪酬分配机制。暂不设立基层绩效工资总量,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保障编制总量内临聘人员经费,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
广东省英德市市长介绍,2018年基层医务人员人均年工资性收入达10.7万元,比改革前增加6.6万元。
县级医院着重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大病诊疗救治能力。创建星级镇卫生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着力提升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建立乡村医生养老退出机制,稳步夯实村级医疗服务网底。
广东医改就是以医保支付为杠杆,引导合理就医。积极落实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政策,将集团打造成利益共同体。再加上以信息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上联省市下通镇村,实现上下联动,诊疗服务一盘棋。
国家卫健委此次在广东召开经验推广会,无疑是想将这些利医便民的好政策推广全国,以达到强化基层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改革经验看出,只要方法用的对,基层医生福利待遇、医疗能力将会实现双增长。也真正的希望这些政策不再是“别人家”的了...
来 源 / 华医网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