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天下第一读书种子",为后世留下这一文化瑰宝…

来源: 皇城相府药业/hcxfyy







清顺治八年,(1651年)年仅13岁的陈廷敬(当时叫陈敬)和年已46岁的父亲陈昌期一道去山西潞安府考秀才。潞安府学使山东莱芜人张四教早就闻听陈敬九岁赋牡丹诗一事,深知陈敬懂诗,就在考试中独不考他诗,只考《五经》义。想摸一摸这个“阳城神童”到底有多深的学问。谁知,《五经》义题目一出,陈敬不加思索,一会儿就答好了卷子。张四教看了卷子很是惊奇,就把陈敬叫到跟前,当面出题要他口答。13岁的陈敬面不改色,心不慌乱,问到哪儿答到哪儿,把张四教惊奇的直呼:“好一个阳城神童,我算服了。”后来,他就将此事写成文书上报州府,并在上面写了此子真是“天下第一读书种子”的赞词,他的意思是说年幼的陈敬如此博学强记,真是天下第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种子,好苗子。




这次考试,陈敬以童子第一入州学,而他父亲的成绩却不如他。

后来,陈敬考中进士,顺治皇帝在他姓名中赐一“廷”字,从此,他越发敬业重读,为康熙皇帝勤勤恳恳工作了五十三年。

他死后,康熙皇帝每每想起他,都忍不住落泪伤感……

一天深夜,康熙皇帝在“养心殿”里阅看《康熙字典》。明亮的烛光下,康熙帝一脸彤红,一脸凝重。此刻,他越看越觉得中华文化的宏伟浩瀚,越看越觉得汉文字的博大精深,越看越觉得此典的总裁官陈廷敬陈宰辅功高如山,这时,他忽然想起传说的早年张四教称赞陈廷敬为“天下第一读书种子”的事,真是感到贴切极了。此刻,他真想像从前那样和陈老相促膝长谈:谈天谈地、谈国家、谈自己……可是,陈老相已经走远了、走远了,永远都不会再和他——




一时间,康熙帝潸然泪下,一旁跪着的太监吓的大气也不敢出……

好大一会儿,康熙帝大声吼叫:“拿笔砚。”

“喳!”太监吓得赶忙在御案上铺纸陈墨。康熙帝抓起“雪狼毫”大笔,饱蘸浓墨,一气儿奋笔疾书。只见墨香飘处:“天下第一读书种子”六个大字隽秀刚劲、耀眼生辉。康熙帝细看一阵,又用小楷写下了一行小字:“书赐文贞公卿”。

写毕,将笔一掷,背着手在室内踱来踱去……

第二天一上早朝,康熙帝就急传陈廷敬的三儿子陈壮履,将昨夜写的条幅亲手递给他。并命他携石刻名家返回山西故里,将此字勒石以刻,立于相府院中,以表现他对陈宰辅的深重悼念。

陈壮履从京城寻了两名石刻高手,马不停蹄、晓行夜赶,于七日内回到皇城老家。第二天就带上两名石匠上樊山寻石凿碑,将康熙帝的“天下第一读书种子”和赐语一丝不苟刻于碑上。





石碑是纯青石块精雕而成,高五尺,宽二尺,下设碑座,上添碑楼,六个大字塑金而成,一行赐语丹砂而染。整个字碑庄严大方,就坐落在“午亭山村”的碑亭旁边,二碑一上一下先后而立,为相府增辉添彩,为陈氏这一三晋文化大家族也增添了无限的光荣。

贺碑这天,获泽县令、泽州知府及附近的大小官员、文人墨客、各村的学馆教师学童及父老乡亲都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并缅怀陈阁老。

看着碑上“天下第一读书种子”这六个大字,陈壮履思绪万千。他从中悟到康熙帝的良苦用心。因为这“种子”就是说种子落地,就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读书人的种子是什么呢?康熙帝肯定指的是《康熙字典》。而《康熙字典》的编成又有父亲的重要功劳,所以康熙帝是把父亲比作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想到这里,陈壮履真是百感交集,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康熙帝的厚望,一定像父亲那样好好做学问,好好为人民做事,好好为国家出力……




自打此碑立后,山西境内的文人们经常来此瞻仰研讨,就是外省的也不断来此访谈。尤其是不少秀才举子们出外赶考,学龄幼童入学拜师都要携带香烛礼炮前来祭谢一番,然后满怀着希望和信心高高兴兴地去应考去上学。后来从他们之中,还真的出了许多有识之人和栋梁之材。尤其是陈氏一门就出了几十位清正廉明的官员,为国家兴旺,为人民富强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可惜,这通很有价值的石碑不知是毁于战乱,还是毁于“文革”,反正至今没有找到它,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不过《康熙字典》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也真的像种子一样,在广阔的大地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编辑:李旭东

审核:苗凯利
来源: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


往期回顾

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这些门道家长要提前知晓!

记住了,这三类药物要从小剂量用起

中药谜语大全!你能猜对几个?

你被秋风冷雨吹感冒了?快来了解感冒药知识!

 〖 做人、做药、献爱、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