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农尝百草
神农是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远古时候,百姓吃野菜、喝生水,采树上的果实充饥,吃螺蚌肉果腹,经常受到疾病和毒物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神农氏遍尝百草,每天遭受无数次的毒害,辨识植物是否有毒及其药性,让百姓避开有毒的植物,并为百姓治病。后人托其名著成《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2. 病入膏肓
春秋时期,晋景公患了重病,到秦国求医,秦桓公派一位叫缓的医生前去。在缓未到之前,晋景公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说:“缓是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怎么才能躲避它?”另一个小孩说:“我们住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呢?”缓到了晋国,给景公诊视了一番后,对他说:“您的病没有办法医治了,因为您的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不可以用攻法治疗,补的药物又到达不了,我也无能为力了。”缓的话与景公的梦境完全吻合,这让景公又佩服又惊讶,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经无药可救的现实了。“病入膏肓”形容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引申为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
3. 扁鹊起死回生
有一天,扁鹊带着两个弟子经过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到半日,还没有装殓。扁鹊问明情况,判断太子并未真死,于是说自己能让太子“复活”。国君听闻,亲自出来迎接,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是得了叫“尸厥”的病,并没有死。于是扁鹊让一个弟子针刺太子的百会穴,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扁鹊又让另一个弟子为太子做药熨,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又进一步用汤剂调和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扁鹊却说:“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这个人并没有死,我只是把他的病治好罢了。”
4. 橘井泉香
“橘井泉香”是一个神话故事。传说西汉年间,今湖南郴州人苏耽,在乡里以仁孝闻名,苏耽得道成仙,飞升之前,对母亲说:“明年此地将有大疫流行,咱家的井水和橘树可以治疗。若有患病之人,可以给他一升井水和一片橘叶,煎汤服下后就可以痊愈。”第二年,当地真的发生了瘟疫,苏耽母亲依他所言,用井水和橘叶为病人治疗,果然都痊愈了。当地百姓遂尊称苏耽为苏仙,迄今湖南郴州境内还有苏仙岭、苏仙观。自此,“橘井泉香”这一佳话便流传下来,“橘井”也成为医药界的代名词。
5. 悬壶济世
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曾做过管理集市的官员。有一天,他看见集市上有一个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卖药,卖完药就跳进葫芦中不见了。费长房在楼上看得真切,大为惊异,断定老翁绝非等闲之辈,就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道他的来意,带他一同钻入葫芦中。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美酒佳肴,遍布其中。于是费长房随老翁学习医术与修仙之道十余天,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回到家乡后,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甚至令人起死回生。后来,民间大夫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称“悬壶”,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
6. 华佗与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流传年代最为久远的传统健身术,由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研究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而创造。五禽戏旨在模仿五禽的动作和神韵,拉伸经筋,柔筋健骨,刺激人体脏腑、经络及穴位,通畅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并模仿五禽神态以养心调神,保持心神宁静,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7. 虎守杏林
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曾隐居在江西庐山行医,但从不索取酬金,每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待到杏子黄时,他在林中建了一个谷仓,并告诉人们,但凡有买杏子的,不用交钱,也不用和他打招呼,只要拿一筐稻谷来,就可以换一筐杏子。由于对董奉的敬重,来买杏子的人很多,也都很自觉,并不多拿杏子,也不少交谷米。一次,有个人多拿了杏子,杏林中的老虎就冲出来对着他大吼,他拼命逃跑,杏子撒了一地,回到家一看,剩下的杏子竟然正好和送去的谷子一样多。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救济贫民。后世以“杏林”指代中医界。
8. 杯弓蛇影
晋代的乐广有一位好友,好久没来做客。终于有一天再来,乐广问他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好友说:“上次在你这喝酒,忽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碍于情面,还是硬着头皮把酒喝下去,但从那之后,总觉得有蛇在腹中蠕动,整天忧心忡忡,恶心欲吐,最后竟病倒了。”乐广回忆上次宴请宾客的时候,家中墙壁上挂着一张弓,猜想好友所见杯中的蛇,应该就是弓的影子。于是请朋友还坐在上次的位置,倒了一杯酒,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乐广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朋友疑窦顿开,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掉,病也随之而愈。
9. 中药“刘寄奴”
中药刘寄奴分北刘寄奴和南刘寄奴两种。北刘寄奴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全草,南刘寄奴是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二者均具有治疗跌打损伤的功效。相传“刘寄奴”的名字源自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称帝前,曾率兵出征新洲,在追剿敌军时,被一条横卧路上的巨蛇挡住去路,刘裕张弓搭箭射中巨蛇,蛇负伤而逃。第二天,刘裕带兵到林中继续搜查敌军残余,忽然听到悄悄细语声和杵臼之声,便派兵士前去查看,只见数名青衣童子正在捣药,兵士欲举刀杀之,众童子伏地哀求说:“我们并非敌兵,只因昨日刘将军射中我主,我主疼痛难忍,故命我们捣药治伤。”兵士们将此回禀刘裕。刘裕非常诧异,近前去看,众童子却不见了,只见地上有草药数束,遂命兵士将草药带回,将这种草药试敷伤口,甚是灵验,便在军中推广使用。兵士们认为是刘裕射蛇得药,便以刘裕的小名命名为“刘寄奴”。
10. 中药“徐长卿”
中药“徐长卿”,来源于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的功效。传说这一名字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不小心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很多名贵药材也不见效,只好张榜招贤,有个民间医生徐长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他用自己采来的“蛇痢草”为李世民内服外敷,连服三天,药到病除。李世民问药的名字,徐长卿却吞吞吐吐答不上话,原来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旨谁也不准说“蛇”字,否则就要治罪。此时魏征为其解围,问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忙说是,李世民感念徐长卿治好了他的病,遂将此草药赐名“徐长卿”。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