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记载:“臁疮当分内外廉,外廉易治内难痊,外属三阳湿热结,内属三阴虚热缠”,因其经久不愈又称“老烂腿”、“裤口疮”。臁疮病,即西医学中的下肢静脉曲张继发小腿慢性溃疡。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长期站立者为多。发病部位多在小腿前1/3或下1/3内侧,由于本病常伴有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溃疡、再加上疮口的感染和受到坏死组织及不合理的换药的刺激,常导致本病反复发作,许多患者几年、十几年久拖不愈,受尽折磨。
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或静脉的栓塞,导致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损伤、组织内压力增高、水肿、进行性纤维化,小动脉及淋巴管阻塞以及皮肤氧合作用低下而致溃疡,部分可致敏成淤积性皮炎而伴有潮红、瘙痒。另外,外伤和搔抓感染亦可促进溃疡的形成。某些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胶原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诱发本病。
陈大爷不明原因出现左小腿前侧皮肤出现片状紫暗色斑块1年。5个月前紫暗色斑块逐渐变大,中心破溃,有少量脓性分泌物,伴疼痛、瘙痒,随后他到矿务局医院就诊,诊断为:“淤积性皮炎”,经住院予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略有改善。之后上述症状又逐渐加重。现小腿前侧皮肤大片紫暗色斑块,浸润,中心局部结痂日久不脱,伴疼痛,转侧及夜间尤重、瘙痒,双下肢皮肤散见淡红色或淡褐色甲盖大小斑片,左足部浅静脉紫色条索状分布,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四肢末梢浅感觉正常。双下肢动静脉彩超示: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后陈大爷到我院皮肤科车主任处就诊。车大夫从患者舌脉四诊结合伴症,辨证为“脾虚湿盛夹瘀”, 湿瘀互结、凝滞经络。脾虚生湿,湿性粘腻重着,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气血经络阻滞不通,则见紫斑,不通则通,则见疼痛。治疗原则:活血通络、改善循环、抗过敏、中药涂擦、激光疗法、中药内服汤剂及对症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15天后疼痛基本消失,溃疡愈合,皮肤色素沉着变淡,综上所看,臁疮病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和手段相互配合、内外并重、相互促进,取得良好疗效,患者十分满意。
本病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以单纯应用抗生素或单一的外用换药生肌之品,难以取得好的疗效,很多病人由于病程长、易反复,而失去了治疗的耐心。其实伤口或溃疡的愈合,是需要创面周围一个良好的供血供氧等条件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皮、淋巴循环的状态好是最基本的。如果循环障碍,脉络瘀滞,逐渐会出现肿胀水肿,进而,有害的代谢产物及因子排除不良而蓄积,官腔变小,纤维化;部分可伴发丹毒(尤其多见于大隐静脉全部切除的病人)。而中药的辨证内服,恰好可以充分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络脉不通,且能顾及病人虚实寒热等的整体治疗,故而收效过半。
其次,伴有感染的,积极控制感染,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精确选择抗生素。
再次,要进行合理的外部治疗:局部清创,清除腐败组织,清理纤维环,解毒化腐生肌类药物。根据皮损情况还可中药塌渍、高压氧、针灸、减压支撑带应用等等。
车主任建议:患病早期要到正规医院系统诊治,合理检查:包括下肢动静脉彩超、血糖等,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早取效。虽然病因复杂有反复,但积极治疗效果好,并注意避免寒湿劳累、负重过久等,疗效可巩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