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医传 | 杨志敏(下):用中医药方案让大众健康,患者病愈后发来感谢信,而她却说患者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开篇语:早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在漫长的中华医药发展中形成了众多流派,当中岭南中医药尤为耀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岭南大医传》,讲述“南粤杏林第一家”与祖国共成长过程的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故事。6月起,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开播,广东省中医院官微、花城FM等平台同期推送,敬请关注!



在香港抗击非典的半年时间里,杨志敏协同专家们收集了宝贵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及时总结分析,率先探索出SARS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总结出一套有效的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香港医学界的广泛肯定。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慈善医院)开院后,医院要求杨志敏带领团队建立广东省中医院第一个传统疗法中心,其任务就是把在全国、世界范围内寻找到的特色疗法规范化,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他们,最终应用到临床之中。



自此,省中医院成为了中医特色疗法与适宜技术活的博物馆和集散地。


随后,院领导要求杨志敏牵头在芳村医院组建“中医经典病房”,运用中医药手段解决疑难、危重疾病,为中医摆脱慢郎中的困境做出尝试和探索。


杨志敏(前排右一)拜师全国名中医李可教授(前排右三)


杨志敏在中医经典病房查房


此时,杨志敏从邓老处得知全国名中医李可先生在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方面有颇深的造诣,于是就请来李老作为病房的顾问。


杨志敏

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院多年来围绕着临床问题不断挖掘、整理中医学宝库中的精华,包括历代经典文献和古今研究成果、全国名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本院临床实践经验和规律、中医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以及安全、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在充分占有和梳理上述资源的基础上,围绕上述对象开展课题研究,使成果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在不断挖掘整理的过程中,杨志敏体会到一些特色疗法及外治法显效迅速,疗效稳定,对提升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2009年起,广东省中医院每年都与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等机构合作开展“杏林寻宝”活动,把这些奇招、高招请到广东来,使广东省中医院变成中医特色技艺的集散地;将其运用到传统疗法中心和临床各个科室,使广东省中医院成为中医药活的博物馆。

 

2012年杨志敏顺利通过考试,被甄选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师承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全国名中医樊正伦教授。


杨志敏拜师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


杨志敏拜师全国名中医樊正伦教授


张教授是中医急症高手,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对一些病机理论有颇多创新,是10年前首批来南粤授徒的老专家。


而樊正伦教授以治疗内科疑难杂病见长,尤擅治疗肝胆、心肺、脾胃以及疲劳综合症等疾患,并且博览中医典籍,对其中经典之作,精熟于心。望闻问切,精细周密,遣方用药,挥洒自如,广泛淬取近代名家之精华。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从2001年开始,杨志敏除集众家所长外,她还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她在临床中越发重视中医原创思维,首创高度概括中医整体健康观念的“和态健康观”,重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的整体、协调、统一,逐步形成了“固其精,温其气、和其胃、升其陷、降其逆、通其滞”的和态六法,用以调整人体阴阳、虚实、正邪关系。



杨志敏在临证中善于灵活运用汤药、膏方,结合药膳、刮痧、艾灸、刺血、脐针等传统疗法,使机体气化有常,升降有序,复其不圆,以致和平,达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的“和态”健康态,在调治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慢性失眠等各科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这是来自患者的一封感谢信:


向上滑动阅览


尊敬的省中医院领导:

今天我要写信表达我对杨志敏教授的感激之情!

12年来,我饱受着慢性荨麻疹和长期失眠的煎熬。荨麻疹发作起来,自己就像被千万虫子蚂蚁爬行肆咬得无比奇痒,它说来就来,从来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痒起来非要把它抓出血才能罢休。越是这样痒,晚上越不能入睡,越睡不着,越痒地恶性循环着,身体越来越差。一年385天没几天不感冒,没有一天是能睡上一觉的。

12年来,因为慢性荨麻疹和失眠的熬,我过着的是一种以药当饭的生活,甚至有时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12年来,我尝试过中西医的治疗,在不同的医院求诊。幸运的是,今年我终于挂到了杨志敏教授的号。只治疗三个月就好了!慢性荨麻疹很少再发作,晚上居然可以一觉睡上5、6个小时,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多么美妙和幸福的事情!每每想到此,我感动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通泉相报,杨教授如此大恩大德,我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呢?我想,病人给杨教授的感谢信一定多如鹅毛,但我也一定要写出我自己的衷心感谢,感谢杨教授把我从12年的痛苦中拯救出来,感杨教授给我一个有质量的幸福生活!

祝贵院业务蒸蒸日上,杨教授身体健康,事业进步!


病人陈小波  2014年6月13日




几十年的耕耘,无论是在中医药治未病方面还是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杨志敏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多年来对中医古籍经典的不断研读。


其实,从1998年开始,广东省中医院就启动了“温书工程”,要求全院医生每年读一本古籍经典,写读书心得,并进行考核。杨志敏对这项任务不但从不敷衍,还助力医院打造“中医古籍数字知识库”。


她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临床科研一体化数字平台,使中医药的挖掘和继承,装上信息化的翅膀。

 


杨志敏针对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课题,约2万人的全国调研数据为依托,她提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有序诊断的可操作化流程,分别建立了以主观感觉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法,以数字化、量化为特征的脏腑经络辨识法,从而为治未病的临床干预提供指引。


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转化,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该平台荣获得广州市科技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多家机构的奖项,并应用于多家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生保健机构的日常诊疗服务。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里面特别强调中医药有三大作用:“在治未病中起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起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起核心作用”。


时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提出,作为中医院,在临床凸显中医药的三个作用,才能把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发挥到淋漓尽致。


因此,广东省中医院相继成立了治未病中心、传统疗法中心、中医经典病房,不断探索、展现中医药在治未病、治疗急危重症等领域的优势、效果和作用。



自2007 年组建了全国首家中医“治未病”中心已来,省中医的“治未病”中心如今已经成为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治未病”研究基地、中医养生学、预防保健等国家级重点专科,并带领全国 239 个同行单位形成了 25 个特定人群健康状态调理方案,遴选了 10 个治未病服务模式,制定了中华中医药学会 10 个治未病标准。

 

在岭南,杨志敏是远近驰名的食疗养生专家,父亲的料理除病效果良好,是她对食疗、对中医最初的印象。


因为杨志敏坚信食疗养生对治未病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她还致力于养生保健知识的传播工作。广东人都习惯与杨志敏每天在 “每日一膳”科普栏目中相遇。



杨志敏不断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精髓,如今已经成为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一个在患者心目中享有崇高声誉的中青年专家,更是杨氏“保愈堂”的第九代传人。


她以患者的身心愉悦作为自己快乐的源泉。


你通过这种简单的比较平和的手段,让他在不知不觉中重新建立健康体系,重新往上再登峰再前进,获取的那种幸福感跟愉悦感,也是带来我的愉悦!


她几十年如一日为患者探寻中医药治未病方案,无怨无悔。


患者调理之后,他会感觉到我现在的抗疲劳能力,免疫力,心理的承受力各方面变好了。患者通过这种治疗方式康复,不单纯是对于自己身体好,还有工作的能力,家庭的关系,自信心,它是种无形的获益。


杨志敏坚定地认为,治未病工程值得她花很多心血、花很多时间去探索、建立。



同时,她向大众传播养生保健知识的初心永不变色。


未来我们考虑把黄帝内经的一些名句推送给大家,可能每个人的感悟不一样,但是它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悟性的东西。


“志在中医振兴,敏为人民服务”,这是邓老给杨志敏题的字,也是她毕生的座右铭。


杨志敏一直是倡导并践行用中医药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探索者,是用中医学的智慧防病治病的践行者,是用传统的中医文化走好治未病创新之路的开拓者。



记者: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黄裕鹏

编辑:王军飞      责编:宋莉萍

本栏目由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共同制作



点下方在看为杨志敏教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