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晨练有益?痛才有效果?错!解读五大误区,让您运动更健康~

来源: 济宁市中医院/jnszyywx


运动五大误区,越练越坏


误区一:晨练好

真相:别太早。


等太阳出来后,大约9点到10点再去活动才是最明智的。


很多人认为早晨空气好,适合锻炼,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便是森林空气质量也较差


另外,临床病例显示,冬春季节的上午八九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此时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误区二:锻炼时深呼吸

真相: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深呼吸


近年来,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过度深呼吸的话会诱发心脑血管收缩,导致心肌梗塞、脑溢血和其他意外的发生。


因此,专家建议,对已经发生动脉硬化,尤其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深呼吸锻炼。


误区三:饭后百步走

真相:不要马上运动


不少老人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古话并不科学,河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于数年前研究老年人餐后运动时发现:


在餐后60分钟血压由餐前的139毫米汞柱降到129毫米汞柱,而心率上升15次/分,中度运动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占25%,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负性作用。


另外,因为饱餐后较多血液涌向胃肠道,使心脏本身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血栓而诱发冠心病。因此,老年人应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小时内进行健身运动。


误区四:退步走练平衡

真相:血管不好不要倒着走


退步走或退步跑可以刺激不经常活动的肌肉,改善人体的平衡力。


因此,不少老年人运动时喜欢退步走。但是由于老年人的心血管储备能力降低,倒退走会使心血管不堪重负,造成脑部供血减少、大脑缺氧,甚至可能在转颈时突然晕倒。


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经常进行此练习。



误区五:痛,才有效果

真相:舒服才是最好的


很多老年人都认为,体育锻炼有痛苦才有效果。这种“苦练”的运动模式,是老年人锻炼中一种最危险的错误观念。


专家提醒:虽然在锻炼初期可能会出现某些不适,但那绝不应是疼痛。


如果有心血管病老年人在运动中出现疼痛、眩晕、胸闷、气短等症状,应立即终止运动,并及时就诊。


慢性病人的运动,特别有讲究

1
心脑血管患者:不要选在7~11点运动


应选择较温和的运动。清晨起床后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强,早上7至11点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又称“魔鬼时间”,易猝发意外。


傍晚4至6点是人体精神、体力、心肺功能最佳的时间,适宜运动。另外,饱餐、酒后、激动时都应该避免运动。


2
糖尿病患者:空腹时不要运动


不适合在早晨运动。早晨通常是人体在一天中血糖最低的时间,再加上空腹,此时运动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糖尿病人要特别注意。


3
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不要做强烈的运动


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强度大的锻炼方式,循序渐进地有氧运动(步行、快走、慢跑等)则更能够保持心率,让运动之后的血压更趋于平稳。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斑块脱落,从而堵塞血管,诱发脑梗塞。这种情况在冬天最容易发生。


4
膝关节疾病患者:不要做长时间半蹲位运动

太极、乒乓球等所有半蹲位的运动,因为反复在蹲位上动、摩擦,会加大膝关节的损伤,加重病情。(静蹲、静息马步则是可以的。)



锻炼时最好戴护膝,以拉伸运动为主。但运动量不能太大,不要过于疲劳,以防造成关节损伤。


5
哮喘患者:不要在干燥的环境里运动


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冬天锻炼要避免在干燥寒冷的地方,尽量选择温暖湿润的环境。


晨起锻炼时间也不宜过早,更要小心空气中有害物质,雾霾天气早上不宜锻炼。


运动量过大或不足都没效果

运动有无效果就要看运动量是否刚刚好。适量运动是锻炼后微微有汗,稍感疲劳,但休息后很快能缓解,第二天精力充沛。


运动后大汗淋漓,头晕眼花,胸闷气短,浑身酸疼,睡不好也吃不好,那就是运动过量了。运动后不流汗,心率也没什么变化,是运动不足,也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运动是很多疾病的天然药,更是一门养生学问,科学的认识,坚持的运动,延寿很简单~给你身边爱运动的朋友都发一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