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角】刘海鹰:累弯自己 挺直苍生的最美医生

来源: 周村区人民医院/zcqrmyy

布满老茧的手和离不开的颈托护腰


在记者到访的当天,5台手术正在等着他。清晨,忙完了病房的查房工作,他来到手术室,准备开始一天的手术。换上手术服,他在刷手池边开始洗手。那双手,布满老茧、指端粗壮。而刘海鹰的外科行医生涯,要从这双手讲起。

1981年,当时还是一名高二学生的刘海鹰路过一家医院,看到医院大门外排队等候看病的病人,他由此萌发了从医的想法。他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救死扶伤。1986年,刘海鹰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在五年的学习中,刘海鹰一直痴迷于外科手术,他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分配时,他却被分配到了肿瘤内科,不情愿地成为了一名内科医生。1988年,刘海鹰考取了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为了圆自己的外科梦,他特意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在了外科临床技能上,而没想到的是他却面临着一次挑战。

刘海鹰在一次手术实习时发现,他的皮肤对消毒用的刷手液过敏,手部的皮肤出现了溃烂的迹象,这让他非常担心,如果被人发现他对刷手液过敏,那就意味着他永远不能拿手术刀了。

现如今,刘海鹰的手不过敏了,但是却有了厚厚的永远去不掉的一层老茧。

查房频率最高的科主任,周末也不例外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主任级别的医生当中,刘海鹰的查房频率是最高的。因为他在国外进修的时候发现,进行过脊柱手术后的病人,大部分都只能卧床静养,四肢功能很容易出现退化。所以,他会指导护士给患者教授床上体操,促进四肢功能的恢复。

多年来天天坚持查房,说起来容易却最难坚持,很多人都问他不觉得自己付出得太多了吗?刘海鹰告诉记者:“只要能看到一个个本来可能瘫痪的病人又站了起来,再苦也是一种幸福。的确,有时特别累,但我心里最清楚,手术的成功只能说是康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之后的护理尤为关键。我一天不看看这些病人,心里真的不踏实。”

付出,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冷静和理性交织而成的“责任”。三年来,脊柱外科有一项必修功课,每周五下午全科人员要和病人以及家属坐在一起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能和医生“平起平坐”,患者及家属在一种透明的氛围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从十万的红包到医患同建脊柱健康公益基金

1998年初, 一位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小病人由父亲陪着从山西赴京治病。细心的刘海鹰问父亲:孩子做这么大的手术,母亲怎么没陪着过来?父亲苦着脸说,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把房子都卖了,没有路费……当得知父子俩的返程路费也没有着落时,刘海鹰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翻遍衣兜,掏出400 多元钱,递到父亲手里并再三嘱咐说:孩子刚做完手术, 一定买张卧铺票回家。

他的病人中,有政府官员,有名流人士,但更多的则是普通的老百姓,很多还是西部地区的贫困病残患者。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国情所致,地区经济水平以及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致使大量偏远地区贫困患者无医可治,而仅靠医生一己之力难以维系长期持续的扶贫救治工作,这促使刘海鹰萌发了创立专项基金会的想法。

2011年,他们终于下决心去办这件事,非公募基金会要200万元注册资金,刘海鹰的患者及家属们开始凑钱。一位特级教师的儿子拿来了50万,中科院的郑儒永老院士夫妇坐着公交车,捐出10万元稿费,刘海鹰说他都不忍心接受,可老夫妇觉得这事情有意义,执意要捐。

最终经过多方奔走,2011年11月19日, “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基金会是我国首家专项资助脊柱相关疾病的公益性基金会。医患同建公益基金,这在北京也是首次。

基金会成立五年来,始终本着“技术和善款的联姻,可以救人;感恩和施恩的传递,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的理念,足迹遍布青海、云南、宁夏、内蒙、河南、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贵州、四川阿坝州等祖国中西部贫困地区。

近万例脊柱手术,并发症寥寥无几!

1995年,刘海鹰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德国克劳恩奖学金的外科医生,赴德学习。在德国著名的黑森骨科医院,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跟随当时知名的马特森教授学习手术技巧。但是,来到德国的第二天,刘海鹰就发现自己的日程表被排得满满的,从周一到周五都必须担任医生助理协助做手术。在德国,普通医生每周最多只有两天时间会安排手术,而刘海鹰不仅每个礼拜都有5天的时间在做手术,而且他每天的手术量都达到5-6台。这样的工作强度,让初来乍到的刘海鹰根本吃不消,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后来,他专门跑到中国商店买了一双布鞋。德国导师非常欣赏他的天赋与刻苦,专门定制了一把刻着刘海鹰名字的椎板咬骨钳送给他。现在,他的德国导师再来看他的手术,非常感慨刘海鹰取得的成就,忍不住要给他点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当时的院长吕厚山清楚地记得, 1997年,他去德国考察期间,与在那里留学并已学有所成的刘海鹰曾就中国的脊柱外科现状和人民医院未来的发展,整整长谈了两天两夜。正是这次谈话坚定了刘海鹰回国的念头:“在国外,我永远是客人;而在自己的国家,我是主人,我可以用我的学识为人民消除病痛!”

10多年来,脊柱外科在刘海鹰的带领下,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退变性侧弯、腰椎管狭窄症等)的诊治在全国达到了领先地位,并率先开展了胸腔镜下胸椎间盘切除术等脊柱微创手术,针对多年来脊柱融合手术的缺陷,致力于脊柱非融合手术的临床研究,其中棘突间弹性内固定、颈椎前路三节段人工间盘置换等非融合手术量居全国之首;针对老年人骨科疾病谱的改变,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腰椎疾病与下肢关节疾病的处理顺序。救治的病人包括体操王子李宁,以及多位中科院院士。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题词上写的那样:“十年磨砺成国器,一心为民立脊梁。”

而面对取得的各种成绩,刘海鹰很是平淡,无论是在何种场合,问起他,总是会朴实地说:“我只想做一名良医。能够让患者重新站立起来,改变他们的命运,是我最希望做的事情。”

每每说起自己的理想,他坚定的眼神,仿佛36年前,那位读高二却立志学医救死扶伤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