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寒暑喜均平,秋分防凉燥

来源: 重庆市中医院/CQ-HTCM




秋分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今年秋分时间为9月23日, 农历八月廿五。"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从秋分这一天起,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秋分的习俗

01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02

送秋牛

牛在古代的时候,是耕地的主力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


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03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04

做面雀,吃面雀

“面雀”是将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用模具刻制而成的一种糯米点心。在古时候,秋分时节的到来,意味着稻谷快要成熟,马上就要到秋季大丰收的时候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这个时候,会有许多小鸟去稻田里偷食稻谷,破坏庄稼。人们就用糯米粉做成团子,用竹签串成一串扔到田里去,小鸟吃了面雀嘴巴就会被黏住,这样就不能去祸害庄稼了。


05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这个时候气候宜人,风力适中。尤其是秋分当天。





秋分养生

秋天就这样来了,天一下子转凉,寒凉渐重,秋燥渐起。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白露的“燥”是“温燥”。适应凉燥,以“平”为度,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养、起居保健、运动保健、药物保健等五个方面防燥护阴:


01

精神调养

1、首先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2、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并不使神志外驰,以保肺之清肃之气;


3、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02

饮食调养

1、秋季宜多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


银耳: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常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等症。 


甘蔗: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


燕窝:功能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有延年益寿之功。


梨: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




2、秋季饮食要“少辛增酸”

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03

起居保健

1、衣服保健 

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

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2、护肤保健

精神美容法:

保持心情愉快,喜笑颜开

药物美容法:

如圣惠面脂方、地黄美容丸、杏仁美容膏等等。  


3、睡眠保健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04

运动保健

金秋时节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


05

药物保健

在炎热的夏天,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身体显得相对虚弱一些;秋天气候干燥,易伤人体阴津,故在秋天还是要注意进补。基本原则是应滋润,切忌耗散。


补益佳品:

·西洋参

功效:西洋参能补气养阴,能用于气阴虚所致的少气、口干而渴、乏力等症;西洋参能养阴清热,久咳、咳血、痰少口渴、脉无力等症。

需要说明的是: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特别是秋天,更是以服用西洋参为最好。


·沙参

沙参为清养保健之品,常用于补益保健。保健功效为“养阴清肺。” 常用于肺胃阴虚之证。

·芡实

功效:健脾养胃,益肾固精。芡实含大量糖。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除以上这些之外还有人参健脾丸 ,生脉饮 ,玉灵膏等中成药,效果也很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滋阴药多厚腻,凡脾胃虚弱者,当先调理脾胃。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重庆市首家中医经典专业临床学科,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对各名中医经验兼容并蓄诊治多种专科疾病。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综合科室,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思路,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中医疗法,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诊室地址:门诊3楼名医馆旁

住院部地址:住院部A幢3楼

科室电话:医生办67063960 

                  护士站67063859


日期

       时间

上午

下午

周一

杜   磊

钟骏慧

张洪雷

姚秋菊

周二

任   毅

曹   晋

魏丹丹

周三

曹   晋

钟骏慧

黄晓苏

周四

任   毅

涂雅丹

张洪雷

周五

钟骏慧

陈照龙

周六

李秀华

钟骏慧

周日

黄晓苏

王成虎

黄晓苏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部分稿件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撰文:祝海毅   编辑:鲍佳  审核:任毅 李航



重庆市中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征求意见建议问卷

微信扫描二维码,

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了解更多精彩科普知识

请关注重庆市中医院订阅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预约挂号、交费

请关注重庆市中医院服务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