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自佛山日报全媒体、江苏新闻、湛江日报及网络
在餐桌前坐下来,撕开餐具封装,默默地用热水洗起杯子、筷子、碗。这样的画面,在大小饭店经常能见到。只要客人一坐下来,随着茶水、餐牌、纸巾、餐前小吃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个“水盅”,服务员会耐心地等着大家“烫碗”,然后收走“水盅”,才询问“想吃点什么”。
不烫洗碗筷就吃饭总感觉哪里不太干净,只有当手感受到餐具的温度的时候:嗯~OK!食得!
近日,南京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江苏某实验室,对一些餐饮单位的餐具进行了抽检。
首先来到的是南京一家非常受欢迎的网红餐厅。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餐具有两个指标:洗涤剂残留和微生物指标。
记者注意到,这家网红火锅店提供的餐具是提前摆放在桌面上的。
抽检人员随机选择一张尚未入座的餐桌,在对台面上4套餐具实施法定抽检程序的同时,同步启动现场快检,检测餐具的洁净度。
快检结果很快出炉。通过比色卡来看,两个产品都比较洁净;而从洁净程度上来看,发现筷子略微比碗要脏一些。
“筷子一般是木制的,有些糖分或脂类容易渗透到筷子中间,在清洗过程中不太能洗得干净。”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部门主管栾军说。
此次一共抽检了21家商户的35批次餐具,包括6批次一次性餐具、10批次集中消毒餐具和19批次餐饮店清洗消毒餐具,进行了洗涤剂残留检测、脂肪检测和大肠菌群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35批次餐具洗涤剂残留和微生物两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率100%,安全状况良好。有一批次的一次性筷子检出二氧化硫,数值为61mg/kg,不过数值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600mg/kg。
此外,对油脂残留进行的风险监测发现,除6批次一次性餐具外,其余29批次餐饮店自洗和集中消毒餐具均检出了油脂残留,其中,采样于这家网红火锅店的筷子检出残留的油脂量最大,为0.094mg/kg。自行洗消餐具类型中,筷子残留的油脂普遍高于碗碟、勺子等。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部门主管栾军表示,清洗过程当中可能没有长时间浸泡,或者长时间的烫洗,会导致筷子的油脂残留会比碗具要高一些。油脂多会导致最明显的问题——滋生微生物和霉菌,长期使用有霉菌的筷子对身体是有害的。
就餐前洗烫碗筷的习惯,可能源自对旧式餐具清洗的不放心。以前经济初初腾飞,大小茶楼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食肆清洁碗筷,都是“洗三遍”,分别是放了洗洁精清洁的水、放了漂白水消毒的水,还有“过水”的热水。茶楼、餐馆工作人员在外吃饭时,带头重复一次用热水洗烫,以去除残留的清洁剂、漂白剂气味。
专家指出,如今餐具清洗已改进为集中洗消,封装后一次性使用,清洗、消毒的方式改进,卫生监管也加强,残留问题的担心可以大减。
在外就餐前洗烫碗筷,其实也暗含了“洗茶水再利用”的意识。广东人讲究餐前喝茶,还要红茶、花茶、铁观音等等挑着“点茶”,而且讲究头泡茶水倒掉不喝,谓之“洗茶”。“洗茶”水再利用最便利的,就是顺势冲洗一下碗筷了。虽然不能消灭细菌,但洗洗可能久放落下的灰尘,或者去去打开塑封后残留的气味,也是未尝不可的。
此外,当习惯成自然,洗烫碗筷已经有部分礼仪社交作用。落座后,晚辈帮长辈、先到的人替晚到的朋友洗烫碗筷,拉近彼此距离,也表达一份体贴与尊敬,共筑有人情味的社会。
现在很多饭店提供的餐具都是消毒好并包装好的,那要怎么辨别它的安全性呢?怎么知道这些餐具是否合格?
一看:看塑封膜是否干净,如果膜上杂质多,有可能是废塑料重复使用,还要看清消厂家的厂址、联系电话、保质期等信息是否齐全;
三摸: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感、油腻感,就没洗干净,建议更换。
外出吃饭的碗筷需要消毒,自家的碗筷其实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干净!
首先,研究表明,洗碗布上的细菌数量惊人!
其次,很多人家都忽视了碗底的清洁。当碗叠碗时,一只碗的底会接触到另一只碗的内壁,碗底的脏物和细菌可能会随之进入另一只碗内。
所以在这里,我们建议定期给经常使用的碗筷集中消毒,频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常用的几种消毒方法
将清洗干净的碗筷放入沸水中,煮上5~1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木质筷子受热会弯曲变形,所以此类餐具不能用这种方式消毒。
必须先将餐具彻底清洗干净。
被消毒餐具需全部浸入水中。
物品不宜放置过多,一般不超过容器的3/4。
不透水的物品,如碗、盘等,应垂直放置,利于水的对流。
水沸后开始计时,一般应煮沸5~10分钟;对肝炎患者的物品,应煮沸30分钟。
连续煮沸过程中,不要再加入新的物品。
将洗净的碗筷放入蒸汽柜或蒸汽箱中,使温度升到100度时,消毒5~10分钟左右。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