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产后出血抢救侧记
——广州开发区医院 叶湘萍
九月的独山,夜晚寂静而清冷,此时的广州还要开空调纳凉,而这里的气温已降至16℃,本该享受深秋宁静安谧时光,但身为医生的我们却一刻也不敢松懈,时刻准备着。
9月22日晚上10点,正在电脑前查询文献资料的我,突然接到独山县人民医院产科谢欧主任的电话,谢主任焦急地告诉我:产科一位产妇正在施行剖宫产,手术中大量出血,已达1500ml,台上医生请求急会诊,她让我一起去帮忙。病情就是命令,我火速赶到手术室,这时产房的助产士罗传佳,也火急火燎地冲进手术室来帮忙。
手术台上,产科张再菊副主任医师正徒手压迫子宫,患者是一位经产妇,孕期的数次B超提示胎盘位置低,由中央型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变迁,至孕晚期,B超未提示胎盘位置异常,但患者反复少量阴道出血,住院了好几回。这次入院,是孕晚期胎膜早破,而经历缩宫素引产1天,宫口却依然未开,引产效果欠佳,患者也要求行剖宫产,权衡利弊,张主任决定施行剖宫产术,考虑到患者对缩宫素不敏感,可能发生宫缩乏力,而且胎盘位置依然偏低,是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故术前就备好了强效宫缩剂(安列克),缩宫素也准备用大剂量。胎儿娩出后发现胎盘果然位置偏低,是个分叶状的胎盘,又大又薄,范围达40cm,使用强效宫缩剂后子宫收缩基本正常,但当患者得知新生儿性别后,子宫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已经收缩质硬的子宫,如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一样,整个子宫瞬间就瘫软了,如泄气的皮球,鲜血直往手术切口和手术床垫上涌,瞬间就达1000+ml,“难治性产后出血!”张医师临危不惧,立即行背包式缝合子宫,出血速度明显放缓,但未能止血,情急之下,才一边呼叫支援,一边徒手压迫子宫止血。
手术台上的子宫,除了被捆绑的部分,裸露的子宫肌层仍然是软布袋状,患者仍未脱离危险,若无法止血,她将面临子宫切除的风险,而她才32岁呀,子宫对于育龄女性的重要性毋须赘言。
为了保住患者子宫,我和谢主任、张主任在手术台上经过短暂的讨论,予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把松软的子宫肌层压迫缝合数针,热盐水纱同时压迫……….台下的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维护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各类管道,观察记录尿量、检测血气分析等状态。患者是AB型血型,血源极其紧张,但检验科的同仁了解紧急情况后,大力支持,克服各种困难,给患者发来了宝贵的两袋血液,对产科大出血的病人来说,血液就是救命稻草,可以保障重要脏器功能。随着输血管里的血液潺潺滴入患者体内,她的各项生命指标均在改善,尿量也逐渐增多了,我们在手术台上仔细观察,发现血终于止住了,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但仍不能放松警惕,放置盆腔引流管后方关闭腹腔。术后在手术室观察患者各项指标转至正常状态,待血液输注完毕,部署完术后医嘱及注意事项,我们才离开手术室。
守在手术室外的家属,得知妻子的病情转危为安后,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他对我们深深鞠了一个躬,由衷地表达谢意。
离开医院,已是子夜时分,街上一片寂静,凉意袭人,仰望天空,几颗星星如眨巴的眼睛,异常明亮,感觉今晚的夜色特别美。这是我来独山三个星期以来参与的第六次抢救。产科风险巨大,是高风险行业,产科医生,则是一群在刀光血影中浴血奋战的白衣战士,他们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时刻为保障母婴安全而努力。
叶主任教学查房
疑难病讨论
而基层产科医生,由于很多群众缺乏孕期保健意识,不能规范产检,高危孕产妇比比皆是,产后出血病例层出不穷,并且基层缺乏急救药品如麦角新碱、长效缩宫素、卡孕栓等;相关器械如宫腔球囊;以及血管介入栓塞技术等,基层同行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情况,面临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为生命开始的地方把关,为母婴安全营造稳妥、安全的绿色通道。
致敬——基层产科医生!
编辑|毛红丹
校对|陈传娜
审核|夏金兰
我们在这里等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