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初心,致敬岁月 | 李志明:亲历德州医疗卫生事业70年

来源: 德州市人民医院/dzsrmyy

李志明:19294月生,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德州地区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教授,山东省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德州分会副会长。

19482月,洛北公立医院成立;

19692月,建立德州地区人民医院;

199412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揭牌。

肇始于临邑县邓井子村,德州市人民医院从一个小药箱起步,而今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保障着560余万市民的健康。

98日,年逾九旬的原德州地区人民医院院长李志明,用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德州医疗卫生事业风雨70年发展与变迁的感人故事。

 

一个小药箱就是全部家当

70年前的医院跟现在是没法比的,洛北公立医院成立的时候,只有一个小药箱,里面两个听诊器、一个小天秤、两个体温表和些许药物,这就是医院的全部家当。医院的房子都是民宅,来了病号、伤员,就送到附近群众家里治疗休养,有床铺的睡床铺,没床的就拆个门板或堆个草铺当病床用。当时最难的是缺医少药,渤海军区后勤部及时争取了一些国际战争救济物资,送来一大车药品,保障了百姓看病用药难题。”随着李志明老人的讲述,时光仿佛回到了70年前。

渤海区洛北人民医院(1949.6——1950.4)

1947115日,出生于临邑县十二里庄的李志明在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卫生处随军所参加了革命,当了一名卫生兵,随军作战。“那年我18岁,刚参军也不懂医术,就被派到前线去救伤员。炮火不断在身边炸响,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溅,大批的士兵受伤,我就跟着军医现场学包扎、消毒、缝合伤口。”回忆起战争的场景,老人难掩内心的激动。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救治伤员中,李志明成长为一名医疗技术娴熟的卫生员。19474月,二军区卫生处随军所召开表彰大会,从军仅三个月的李志明,因在战场上表现突出荣获两个三等功。

第二年,根据中央军委发布的整编命令,军队医院要随军上前线,为方便百姓看病,德州地委、专署决定建立后方医院,从部队抽调了李志明等9名卫生人员,与地方4名卫生人员及10余名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筹建医院。当年217日,洛北公立医院在临邑县城南邓井子村正式成立。

194811月,经上级批准,李志明由优秀卫生人员提升为医生,同时招收护理人员,医院工作迅速扩展。

 

革命伉俪的跨世纪爱情

19506月,洛北公立医院与沧南医院合并,之后临邑十八卫生院(德州市立医院前身)也并入,成立了德州区中心卫生院。在这次合并中,一位清秀精干的护士走进了李志明的视线,她就是于长华

于长华小李志明两岁,性格稳重大方,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医生护士工作配合多,大家又在一个锅里吃饭,慢慢就有了感情。她干工作特别勤奋,人又老实,这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提起往事,老院长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李志明夫妇

“那个年代结婚没有媒人,也没钱买聘礼,医院买了5斤梨、5斤糖,两张军床一拼,就算结婚了。”没有太多浪漫,只有共同的革命事业,于长华嫁给李志明后,家庭上分担,事业上支持,在之后李志明长达八年外出学习的日子里,于长华一个人一边工作一边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从无怨言。“他多学点专业知识,医术提高了,就能让更多病人受益。”李志明的军功章里,有于长华的一半。二人的故事,一写就是69个春秋。

李志明夫妇

 

建立德州第一个心电图室

1953年,毛主席号召培养‘红色专家’,大家积极响应,我有幸被选拔到山东医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回到医院做了一名内科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疑难病诊断不清难以治疗,因此1962年我要求去省立二院(现在的齐鲁医院)进修心电图和心内科疾病。”在进修过程,李志明深深的认识到,硬件设备是现代医学发展不可缺少的辅助,“学习回来后,我建了德州第一个心电图室,经批准买了第一台上海产的心电图机。”

德州专区医院

有了这台机器,对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我记得有个卖豆腐的患者,跑了多家医院没能确诊,经过我院心电图的检查以及多方临床观察,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经过治疗好转出院。”还有一个病例李志明记忆犹新,德州一位工人大儿子9岁患心脏病,多地就医不能确诊,夭折了。二儿子到了9岁,又重演了哥哥的悲剧,也去世了。患者家属迫切希望找出病因,保住仅剩的三儿子。李志明征得家属同意后,为死去的二儿子做了尸体心脏解剖,经病理检查,最终确诊孩子患有克山型心肌病,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填补了省内医学空白,引起了医学界高度重视。因为当年及时对症治疗,如今,这位工人的三儿子身体健康,生活安稳。

现在人民医院心电检查室

有了设备,李志明对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他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心内科、心电向量图,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都留下了他求学的身影。1977年为开展电除颤工作,他又赴白马山军队医院学习,回院后开展电复律治疗50多例心律失常。除此之外,李志明还在其他临床科学研究中取得多项成绩,1978年德州科技成果奖表彰大会上,他荣获4个科技成果奖,并做典型发言。1986年,德州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他一人就荣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这个成绩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实践基础,有专业修养,再加上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李志明成了德州著名的心内科专家。

 

建设现代化医院,解除百姓病痛

196910月,几经整编合并的医院改为德州地区人民医院。

1984年,李志明被正式任命为院长。

医疗设备亟需增加,医疗水平亟待提高,李志明上任后,三次向上级汇报,终于获批30万美元的经费。有了这笔钱,李志明首先为医院购置了全市第一台心脏彩超以及500毫安X光机、胃镜等医疗先进设备,硬件水平及诊疗水平在当时全省领先。张运(现任山东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工程院院士)当时听到德州有心脏彩超很是重视,迅速组织成立了一个小组,一起研究彩超的功能使用。

现在的人民医院

硬件设施到位,软实力亟需提升。李志明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陆续安排医护人员到各地学习先进的医术,费用医院全部承担。现在人民医院很多耳熟能详的老专家、老医生,都在那几年的培训中得到迅速成长。

“有了先进的设备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我们才有能力解除群众的病痛。”李志明将毕生所学倾注在医院发展上,1991年离休时,医院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

199412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挂牌,李志明被返聘为医院专家,依然发挥着余热。这所跨越了两个世纪的历史长河、经历了七十载岁月变迁、几代人艰苦创业的医院,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享誉全市及河北省周边地区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了德州市人民医院几代人的梦想,成为德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李志明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救死扶伤。“做医生,这辈子我不后悔,唯一遗憾的,就是还有很多知识没有学,已经学到的知识没能传授给更多人。”已经90岁高龄的李志明,每天仍坚持读书看报到晚上11点,这也是他年轻时养成的学习习惯,他计划写本回忆录,把毕生所学传给后人。“我要让后辈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这份红色基因,一定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李志明说。

转自《德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