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母乳是清澈的,
白色的或者黄色,有点泛蓝,乳状。
但是,如果你有足够久的喂奶经历,
或者足够多挤奶喂养的经历,
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
你的母乳有时候会呈现出别的颜色。
究竟哪些颜色才是正常的?
到底什么颜色的奶又最有营养呢?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促进子宫恢复
首先,母乳喂养不单单只是营养方面的好处,宝宝在吮吸妈妈乳房的同时,乳头的刺激会促进子宫的收缩,帮助子宫收缩到以前大小,减少阴道出血,预防贫血。母乳喂养的妈妈的子宫复原比不亲喂的妈妈更加迅速、彻底。
2、帮助体形恢复
因为哺乳需要消耗身体里的热量,所以母乳喂养可以帮助妈妈消耗体内怀孕时累积的脂肪,促进身材的恢复,并避免产后的肥胖。
3、降低得乳腺癌的风险
母乳喂养会降低得乳腺癌的风险,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坚持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腺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卵巢过度的分泌雌性激素,可以减低妈妈们患乳腺癌的几率的。
4、省时省钱
从经济角度分析,母乳喂养也能够省下不少购买奶粉的钱,现在的奶粉市场价格都很高,为了宝宝的健康,又不敢购买小众品牌的奶粉,一般都会选择知名品牌。
5、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
哺乳可以说是最能增进妈妈和宝宝之间感情的事情了,当宝宝嗷嗷待哺的时候,TA眼里只有你的身影,你温柔的触碰、你熟悉的气息,让TA知道,你是妈妈,TA会有满满的安全感。
6、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母乳中含有适合宝宝所需要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这种特有的活性物质,能阻止有害细菌和病毒在宝宝尚未成熟的身体里滋长,这些物质能够提高宝宝抵抗外界病毒的能力,并且无法被其他奶粉复制,这是妈妈的奶水中所特有的。
母乳的颜色是会改变的。初乳通常是黄色的,非常浓稠,含有高浓度的抗体(尤其产后12小时内抗体浓度最高)。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周,初乳逐渐转变为成熟乳,乳汁开始变成白色。
蓝色
典型的母乳的颜色:清澈、泛蓝、白色
总体上,每次刚开始喂奶时,或者挤奶挤出来的前半段的母乳,是清澈的(不浑浊)或者泛蓝色,被称为“前奶”。而喂着喂着,乳汁的颜色会随着脂肪成分的增加而变得更白,这时的奶被称为“后奶”。
每一次喂奶或者挤奶的过程中,前奶和后奶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
但乳汁也并不总是白色,正常的母乳可以呈现出许多颜色。如果是亲喂,妈妈常常不会注意到乳汁的颜色改变,但如果是挤奶喂养,妈妈就可能会发现乳汁的颜色变化。
大多数时候,乳汁的颜色改变都是正常的,是完全健康的,不需要担心。
母乳的颜色改变通常都是妈妈的食物造成的,食物的天然颜色或者吃了有人工染色剂的食物都可能造成母乳颜色的改变。
粉色
粉色的母乳
如果妈妈吃了很多颜色重的食物,比如甜菜根(红头菜),乳汁就可能呈现出粉色。有时候也会因为乳头破损,乳汁中混有妈妈的血液而呈现粉色。
黄色
黄色或者橘色的乳汁
吃了太多黄色、橘色的蔬菜,比如胡萝卜,南瓜等,就可以导致乳汁变黄。
绿色
绿色的母乳
吃了太多绿色,或者蓝色的食物,比如大量的绿叶菜,海带,或者吃了由天然成分制成的维生素片。
蓝色的食物也可能将乳汁染成淡绿色。
黑色
黑色的母乳
这可能会由服用药物导致,比如口服二甲胺四环素治疗痤疮。如果哺乳妈妈在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影响孩子的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尽管短期服用未发现对宝宝的伤害,但需要避免反复地、长期地服用此类药物。
发黑的母乳也能是由于有妈妈的血液进入乳汁导致。
红色
红色/棕色的母乳
这种颜色常常是由于乳汁中融入了妈妈的血液,或者一些血液成分。
亮白
亮白色的结块
将乳汁装在瓶子或者袋子里放置一段时间,上面就可能出现亮白色的结块,这是乳汁里的脂肪成分。如果有毛毛的结块可能提示妈妈正处于乳腺炎的初期,最好尽快解决,或者咨询医生来处理。
乳腺炎中的乳汁对宝宝是安全的,是可以喝的。
归根究底,母乳的颜色是随着宝宝的日龄增大而变化的,也是母亲身体为了适应宝宝的生长发育而发生的美妙的变化,分泌的母乳是此阶段最适合宝宝的饮食。只有当母乳因为特殊的原因出现营养不均衡才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
吃奶次数和时间、睡眠
在宝宝刚出生的头几周,妈妈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一次吃奶的时间大概20分钟,宝宝吃完奶以后情绪稳定,或者很快入睡,睡眠安稳,一次睡眠的时间为2-3小时;
随着宝宝月龄增加,吃奶次数会逐渐减少,并自然形成比较规律的吃奶习惯。如果宝宝吃奶太频繁,或每次吃奶时间超过30分钟,吃完后睡眠不安,或只能睡几十分钟,就要考虑母乳不够的因素。
体重
宝宝体重的增长是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新手爸妈们需要从宝宝的体重增长来判断母乳的质和量。几乎所有的新生宝宝在生后2~4天有暂时性体重下降的现象,一般体重下降最多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如果体重丢失过多,需要考虑母乳喂养不足或其他疾病的可能。
宝宝在生后大概7~10天就能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果母乳量足且质量好,一般宝宝每天可增长25~30克,或每周增加125~210克。在出生后的头6个月,宝宝每个月体重平均增长700克,6个月以后每个月增长400克左右。如果宝宝体重增长低于此标准,就要考虑奶量不足或母乳质量的问题了。
排便情况
宝宝在出生后最初2天,每天至少排尿1-2次;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应达到6-8次。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便三四次,每次大便应多于1大汤匙;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黄软便4-10次。如果宝宝吃的次数多,拉得少,就要怀疑母乳是否充足、是否够营养。因为母乳中维生素D和维生素K含量低,宝宝需要在儿科医生指导下额外补充,平常需要多晒太阳,妈妈也一定要摄入充足全面的营养,保证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儿科 米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