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贵谷子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南方的秋天终于要到来啦!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秋季,天气渐渐转凉,若遇上下雨天,气候变凉则更加明显,稍不留神,机体抵抗力变弱,各种疾病问题便会自动找上门来。因此,我们要做好防范措施。
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于气候变化,在秋天比较容易产生悲伤抑郁的情绪,过度的忧郁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此时应多增加户外活动,做早操、打太极拳,都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外邪,平日多听一些喜乐的趣事,加强与他人交流,调动情绪,可以防止“秋悲”的发生。
防秋乏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分时节,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才能够让身体顺应阳气。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由于秋季气候变得干燥,水液蒸发比其他季节多,阴液亏损严重,因而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防秋凉
秋分过后,气候逐步向冬天过渡,夜越深,寒气越重,也更易侵入体内,因此要早睡早起,防止寒气入体,埋下健康隐患。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寒冷的空气刺激呼吸系统后,很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例如发烧、咳嗽、上火、支气管炎,严重者还会出现肺炎。一些夏季的食品在秋季不宜继续食用,若防护不当,则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或者使原来的胃病加重。秋分后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或者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尤其要注意脚部、肚子、腰部、背部别受凉,以免诱发秋季多发疾病。
防秋燥
蜂蜜:中医古书上记载:蜜,味甘,气平、微温,无毒。它的功效主要有益气温中,润燥解毒,养脾胃,通大便,是润肺通便的上好之品。早晨用温水冲服蜂蜜,有利于缓解秋燥带来的咳嗽、便秘、口干舌燥。
罗汉果: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适宜吸烟人士以及长期用嗓过度的人群,亦可在秋季冲茶服用,预防秋燥。
根据中医理论,辛入肺,在秋分时节可以多吃些辛酸味的食物,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如白萝卜、胡萝卜,也可服用梨炖百合银耳、梨炖川贝等食疗方润肺止咳。
除此之外,秋分时也容易感到眼睛干涩。南瓜有补中益气,益心敛肺之效,并富含β-胡萝卜素,进入人体之后就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服用南瓜可滋润双眼,但同时也应注意缓解眼睛疲劳,劳逸结合,保证休息时间。
按揉迎香穴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
功效:可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对流鼻血、急慢性鼻炎等有显著作用。
操作方法:用双手食指按揉穴位3-5次,每次2-3分钟,每日一次。
揉按合谷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之效,可治疗发热、口干、咽肿等疾病。
操作方法:用另一手拇指按揉穴位3-5次,每次2-3分钟,每日一次。
艾灸神阙穴
定位: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神阙穴即肚脐,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可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和防卫功能。
操作方法:艾灸10-15分钟,每周1-2次。
秋分虽好,千万别贪凉
大家注意保暖哦!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康复理疗科 林昭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