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多别大意,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在作祟!

来源: 今日医药/jinriyiyao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可见水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如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饮水并非多多益善。若出现多饮多尿症状,除了警惕肾脏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内分泌系统的两个常见病:尿崩症、糖尿病。



尿崩症


人体排尿是在大脑和肾脏的协作下,将体内摄入的水分选择性地保留下来,剩下的则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若大脑或肾脏有一方出现问题,这种选择作用便失灵了,从而引发尿崩症。


一般来说,新生儿及2岁内儿童每天尿量超过2L,年长儿超过3L,成人超过4L,应警惕罹患尿崩症的可能。此外,患者饮水量大致与尿量相等,如不饮水,患者会感觉烦渴难忍,但尿量并不减少。


尿崩症可进一步分为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两种类型。



中枢性尿崩症:


这类尿崩症的根源在脑部,由于下丘脑、垂体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无法维持液体量平衡,故而引起多尿。


因此,对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激素替代疗法和适当的抗利尿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包括去氨加压素、鞣酸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等。


肾性尿崩症:


这类尿崩症问题出现在肾脏,患者体内虽然可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但肾脏对其反应存在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引发多尿。


由于肾性尿崩症多半是遗传性的,所以这类患者可以用利尿剂等来缓解症状,避免损害到肾功能。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尿中糖含量明显增高,继而导致渗透性利尿,故而大量排尿,大量饮水。


糖尿病主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类。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损伤导致部分或全部胰岛细胞破坏引起的糖尿病,无法产生足量的胰岛素。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一类糖尿病。


若未及时发现罹患糖尿病,患者血糖会持续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临床上的一种急症,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那么,正常应喝多少水呢?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6个月以内婴儿无需补水,6个月至1岁每日水总摄入量为900ml/天(包括奶/食物/水),1-2岁为1300ml。


2-3岁除三餐外需补水600-700ml,4-5岁补水700-800ml,5-7岁补水800ml,7-10岁补水1000ml。


除正常三餐饮食外,成年男性需补充为1.7L/天,成年女性为1.5L/天。


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的情况下,除了相应提高补水量外,还应同时补充盐分。


喝水应少量、多次、小口喝,每次150-200ml左右,间隔时间约为30-60分钟。



此外,临床上也可以见到部分患者大量饮水,甚至夜间频繁起夜是由于精神性多饮。


不过,精神性多饮常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多由于不良习惯或精神因素导致,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纠正。


总而言之,若您发现身边有人大量饮水,频繁排尿,在排除基础肾脏疾病的情况下,建议可以选择内分泌科医生进行检查和指导,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