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栉风沐雨,70载砥砺前行。时至金秋,伴随着新中国壮丽70年的光辉历程,从卫生防疫站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淄博市的健康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一路奋进,递交出一份无愧时代的答卷。
解放初期,我市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等疾病高发,城乡环境卫生条件差,老百姓卫生防病的观念和意识更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老一辈疾控人就靠着一双脚、一张嘴走村串巷、挨家挨户的解说地方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等防治知识,指导开展“两管五改”,努力改变人们“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不良卫生习惯。
1974年,根据全省卫生宣传工作形势和全市卫生宣传工作需要建立了卫生宣传组。1983年,张店、淄川、博山、临淄、周村防疫站均建立卫生宣教科。1992年为适应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市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健康教育所、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网络。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仅体现了健康教育事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工作重心从卫生宣传到健康教育再到健康促进的转移,更是体现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卫生宣传科成立早期,大部分的工作是办报工作,1974年创办《卫生宣传》小报,1978年改名为《讲卫生》报,1991年改名为《淄博卫生报》,累计办报历时24年,共编辑、出版340期,发行282.6万份,并在报刊发行、卫生宣传工作中多次荣获国际级、省级、市级表彰。那时候办公条件非常艰苦,各类文字材料均为手写,甚至各类宣传画、宣传海报也是手绘。每年各类法定日宣传是重要宣传活动, 他们走进机关企业、深入社区农村、融进医院学校、迈入大街小巷,挂条幅、摆展板、贴海报、发传单、开讲座、放电影,健康教育工作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知识水平。
七十年代,健康教育的老三样,一张报、一支笔、一部黑白照相机。随着科技的进步,从最开始的黑白胶片相机到彩色数码相机,从模拟摄像机到数码摄像机,各类媒体、网络、电子技术也融入到健康教育工作中,宣传形式也由原来单调的纸质传单、报纸,转变为多媒体齐助阵,网络传播相联动的模式。
自1993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我市已连续23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近年来,全市健康教育工作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契机,先后开展了“健康防控高血压”、控烟行动、“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年均开展健康650余场向普通老百姓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先后建成2个健康促进区县、2处健康教育基地、66所健康校园、38家健康促进企业、63家健康促进医院、21处健康主题公园、328个健康促进社区,成为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利平台。
健康教育工作者凭借多年的努力,用扎实的工作谱写了一曲防疾病、筑健康的赞歌。2018年,我市首次开展了全市健康素养水平监测调查工作,调查显示我市水平为19.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我市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9.56岁,相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11.76岁,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实实在在的福祉健康。这些离不开疾病防治的防控,离不开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离不开一代代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迈进新时代,全市健康教育工作者将落实新时期“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牢记献身疾控事业的初心使命,众志成城,奋力划桨,助推全民健康的大船乘风破浪,为实现“绝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
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供稿: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赵凯
校稿:侯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