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担当,以文化人、以仁济世~院士、国医大师济宁论儒家文化的贡献

来源: 济宁卫生计生/Healthy-Jining


儒家文化、中医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较为丰厚的儒医文化,相继培育了魏晋王叔和、元代赵钧、清代张西山、近现代孔伯华等一大批中医名家。如今,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以儒医文化引领,强化中医药文化教育,加大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软件、硬件同步提升,多个方面实现零突破。



儒医论坛26日开幕,两位院士以文化人


9月26日至28日,201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儒医论坛活动在济宁举行。活动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济宁市中医药管理局主办。


此次活动以为“儒医传承与发展”主题,分设主论坛和分论坛。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张大宁,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分别作题为《中医药学对世界贡献的现在与未来》《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报告”》《以文化人,以仁济世——谈儒家文化对中医学传承发展的影响》的精彩讲座,开展曲阜市中医药文化节暨膏方节活动、王叔和研讨会、妇幼健康中医年等系列活动,国内著名中医学者在此期间还进行义诊,为济宁市民把脉用方。



论坛的举办,为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了儒医文化及养生保健基本理念和技能,展示了中医药悠久历史和良好疗效,各地学者切磋儒医理论,交流思想,引导更多人认识中医药文化,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气氛,推进了中医药振兴发展。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加速推进,创新推出了“先看病后付费”、“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妇幼健康提升工程、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较好反响的亮点特色举措,全市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逐年提升。特别在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坚持以儒医文化引领,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政策倾斜,完善保障机制,中医药事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中医名家以仁济世,借势提升品牌影响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较为丰厚的儒医文化,相继培育了魏晋王叔和、元代赵钧、清代张西山、近现代孔伯华等一大批中医名家。


近年来,济宁着力推动儒医文化交流和研究,组建济宁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献专业委员会、中医药文化科普交流委员会、王叔和研究会;积极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借势提升济宁的儒医研究水平,涌现出《儒医文献选读》《儒家思想与中医的天人合一观》等一批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学术作品。还筹建了王叔和博物馆,先后收集史籍资料100余册。策划、举办了一批全省、全国性的儒医文化高峰对话、学术论坛、名家讲座等活动,通过强化研究交流,提升儒医文化品牌影响力。



强化阵地建设,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济宁市中医院、曲阜市中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其他11家中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市共建成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7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21个。深入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全市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立“治未病”科。


中医药文化再传承,师承带教培育梯队


济宁坚持中医思维,强化中医药文化教育,加大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三经传承”战略,建立“龙砂医学流派”、“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传承工作站,承办了“五运六气”学派2018年继续教育项目。建立科学的师承带教梯队,开展五级师承教育。建设了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省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了国家级优秀中医药人才、省级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实现了高层次人才“零”的突破。


不断强化科普宣传,加强载体建设。曲阜市中医药学校入选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曲阜市中医院、任城区安居街道卫生院被评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山东润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单位入选全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单位。



通过深化实施“中医中药济宁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广行动”,组织活动20余场次,培训基层中医药技术人员2000余人,义诊1万余人次。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加强对中医药特殊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发挥“儒医文化”特色优势,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报纸、电视、电台以及微博、微信、网络等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全市营造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我们相信原创的力量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健康幸福路上

我们愿意陪您一起认真走下去……


健康济宁公众号新媒体内容合作(长按可复制)

Tele:18678730171

来稿请洽:qlwb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