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本应成为最和谐的社会关系,但是近年来由于医患纠纷层出不穷,“医患”现象逐步升级的原因,使得医患关系成为及其敏感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不仅能够使医疗活动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要治病,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和病人的心理特征。小编就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考点梳理。
那么,病人有什么需要呢?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治病的需要,我们称之为安全的需要。生命安全保障是病人最迫切的需要,那么我们在医疗活动中也是一定要以尽快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的痛苦为主。
其次是舒适和归属的需要。虽然每个人对舒适的定义和感受不同,但我相信在病痛之下,所有病人都希望有一个相对舒适和亲切的环境,在和医务人员的交流也不是冷漠的专业术语。
最后是被尊重的需要。提到医患交往中,第一点就是尊重,若是连尊重也没法满足,会使病人产生自卑和无助感,甚至会导致愤怒和不满,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处处注意尊重和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对病人礼貌称呼。当然尊重不仅仅是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尊严,还要尊重病人应有的权利,比如说隐私权、知情同意权。患者也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病情的发展,可能在理解力上有点困难,但是医务人员需要耐心的讲解。
当然就算都做到这些,可能依然有让我们觉得无理取闹的地方,很多医务人员也很委屈,明明尽心对待了,为什么病人还是不满意。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病人心理。
常见的病人心理有哪些?
1.焦虑心理:又分为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和阉割性焦虑。期待性焦虑是对即将发生的但不能预料的重大事件的不安,其实换位思考的话很好理解这种焦虑心理了,如果知道结局了反而没事,痛苦的地方就是对一个恐怖事件的未知;分离性焦虑就是和家人、朋友、社会的脱离,导致自己情感上的孤独感;阉割性焦虑就是因病痛引起的烦躁。
2.恐惧心理:很多病人对手术、有创性检查,甚至打针都会产生害怕、受惊、哭泣、颤抖的表现。
3.抑郁心理:多见一些病程比较久、癌症、康复期病人,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表现情绪低落、压抑和悲观。
上述的这些病人的心理变化,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也应该试着去理解病人,及时沟通,这个才是消除矛盾的最好方法!
2020年陕西事业单位医疗岗(E类)
预计明年4月发布公告
扫码免费领取精选600题+全真模拟卷12套
回复【人工】小姐姐在线咨询
回复【111】领取备考资料包
回复【薪资】获取陕西医院薪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