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 健康淄博人
70年,是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的伟大跨越,淄博百姓全面实现了从“救不了”到“活得好”的时代转变。
70年,是新中国不断开启全民健康建设新局面的生动写照,以全市人民健康需求为着力点, 淄博卫生有力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现从“保生存”到“高精尖”的嬗变破局。
70年,是健康淄博人奋发图强的战斗历程,秉持“健康中国”战略的伟大号召,人民群众真切享受到了公平可及、更高水平、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健康服务,从“治好病”全面奔向“不生病”的终极目标。
从“救不了”到“活得好”
70年,淄博百姓实现了从“救不了”到“活得好”的伟大跨越。
解放前,战乱频仍,缺医少药,疫病横行,人民体质普遍羸弱。淄博地区传染病总发病率达12000/10万以上,每年死亡人口中近半数死于传染病,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高达200‰和1500/10万左右,孕妇生孩子就是“闯鬼门关”,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博山县、淄川县建立卫生科,淄博特区医院、张店市立医院、周村市立医院先后建立。各地医生在人民政府的组织下,积极为群众防病治病,医药卫生状况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了基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我市认真贯彻“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迅速建立了医、政合一的淄博专区中心卫生院和各县、市人民卫生院,并通过建立卫生工作者协会,组织开展防疫、保健工作。
1951年,建立淄博专署卫生科,政府拨款建立部分乡、镇卫生所。
1955年,建立淄博市卫生局,各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立,逐步形成了市、区医院、防疫站及乡镇联合诊所医疗卫生网。
60年代,各卫生专业机构相继建立。贯彻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逐步建立起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等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注重发挥中医药“一根针、一把草”简便验廉的优势,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特别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普及健康知识,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气魄,有效控制了寄生虫病、烈性传染病和地方病,消灭了天花等传染病,降服了在淄博大地上肆虐的“瘟神”。
截至1978年,全市卫生机构达466处,职工10764人,卫生技术人员9219人,传染病发病率降至1245.62/10万,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疾控、保健、公共卫生、爱国卫生、卫生执法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抗击非典实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医改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积极完善职工医保,扩大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疾病应急救治制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建成了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相互衔接、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由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9年的69元,10年增长3.6倍。从“救不了”到“活得好”,从“保生存”到“促发展”,70年来,我市婴儿死亡率从200‰降至2‰左右,下降100倍;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0/10万以内,下降150倍,让“闯鬼门关”变成了“过生门”。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1983年的70岁,提高到目前的接近80岁,主要健康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14年4月,市卫生局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整合,组建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12月,组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逐步形成了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民营、股份制等形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在扎实做好卫生工作的同时,从1980年开始,我市严格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近40年来,累计少出生200多万人,相当于4个沂源县的总人口,有效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增强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1987年,成立淄博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30多年来,积极完善老龄政策,维护老年人权益,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医养健康产业,营造了浓厚的养老孝老敬老助老社会环境。
从“保生存”变“高精尖”
70年,以全市人民健康需求为着力点, 淄博卫生有力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现了从“保生存”到“高精尖”的嬗变破局。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卫生健康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截至2018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4777个,其中医院16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5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1个、其他卫生健康机构3个。全市共开放床位3.18万张,卫生从业人员4.99万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3169万人次,人均就医6.74次;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6.7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8.47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万元以上设备3.18万台件,房屋面积304.64万平方米。我市急诊PCI、ICU、脑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和儿科中心、骨科等临床科室,开展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质子治疗系统、创面修复、断指再植等高难度诊疗技术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2003年,我市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07年参合农民达230.06万人,参合率达到99.03%,彻底终结了农民没有医疗保险的时代。2009到2011年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2013年、2014年、2016年分3批启动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33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全市政府举办的87处镇卫生院、74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794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狠抓医疗控费工作,开展公立医院药品联合采购,医疗费用增长率、药占比分别控制在10%和30%以内。
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从90年代初到2005年,我市对区县防疫站、妇保院、乡镇卫生院投资1.76亿元进行改貌建设。2004年,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投入6000万元,对2000处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建设。21家镇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66家镇卫生院创建为一级标准化卫生院。2016年以来,投资82.1亿元,启动市中心医院西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13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总建设规模149.6万平方米。市中心医院西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基本建成,部分科室已投用;市中医医院东院区正在进行内外装修,预计年底前竣工投用。2017年以来,实施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改造,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5个方面实现标准化。各医疗机构不断加大投入,更新医疗设备,购置CT、磁共振、直线加速器、SA、PECT等大型检查设备,使诊断诊疗技术与能力不断提高。加快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新旧动能转换,55个医养健康产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到50家,共开设护理型养老床位6796张,入住老年人4053人。
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70年来,近20种传染病、地方病在我市得到控制和基本消灭。1953年消灭天花,1958年消灭黑热病,1981年基本消灭麻风病,1983年基本消灭丝虫病,1985年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地甲病标准,1986年基本消灭疟疾,1992年脊髓灰质炎在我市绝迹,2018年以市为单位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目前,我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由解放之初12358.82/10万、1978年1245.62/10万降低到417.16/10万,传染病死亡率由也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29/10万降至0.41/10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急慢性传染病死因顺位已由解放初期的第1位、改革开放初期的第6位降低至第10位。1987年全市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实现了计划免疫无缝隙覆盖。2003年,全国“非典”疾情发生后,我市以最快速度下发9个预防控制技术方案和规范预案,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
卫生监督执法和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组建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先后制定出台了《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规章,集中开展无证行医、性病诊疗、医疗美容等专项整治行动,保障了群众的就医安全。组建卫生应急办公室,建立35支应急机动队伍,基本适应应对各类突发卫生事件工作的需要。2001年,组建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现辖50个医疗急救站,急救医务人员1000多名,救护车98辆。2016年,我市出台山东省首部地方《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院前急救实现了1分15秒出车。截至目前,累计出车99.45万次,抢救病人90.5万多人次。2008年,“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调动了全市34家医疗急救站的70部救护车、72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抢救,416名伤员全部得到最及时有效救治,无一死亡,受到国务院和卫生部的高度肯定。
群众就医格局日趋优化。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积极推进区县域医共体建设,目前已建成21个医共体,覆盖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共体内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建立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基本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市48家医院、86家乡镇卫生院、2954家村卫生室、7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接入“健康淄博”一卡(码)通便民服务平台。全市各医院自主发行的就诊卡已于9月1日前停止发行,替换为全市通用的居民健康卡。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引导群众合理就诊,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诊疗总量的比例达90%以上。
“第一村医”成为淄博响亮的健康名片。2017年,在全国首创“第一村医”帮扶机制,从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医生深入基层,开展医疗卫生和健康扶贫等工作,使基层群众从“到处求医问药”享受到了“专家送医上门”的优质服务。
目前,已派出四批413名“第一村医”,覆盖1238个村,惠及贫困人口1.72万户、3.67万人。今年,又开展了“人人争做第一村医”活动,全市1.7万名医务工作者回到家乡、走进农村和社区,开展医疗志愿服务。从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选拔13名优秀业务人员,全脱产到薄弱乡镇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对贫困人口门诊实行“两免两减半”,住院实现“一站式”结算。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孙继业专门作出批示,人民日报社来我市进行了专题调研。“第一村医”健康扶贫帮扶模式荣获2018年度中国扶贫(健康扶贫类)十大优秀案例。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来我市调研时,评价“第一村医”“顶层设计好、工作状态好、服务效果好”。
卫生健康整体工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995年,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我市已连续24年保持这一国家级城市卫生管理的最高荣誉称号。1998年,获得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市称号。199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爱婴市”。连续11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2001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2017年以来,选拔全市首批医疗卫生“首席专家”13名、中青年医学拔尖创新人才20名,先后建立9个“院士工作站”。全市已有4个国家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我市抢抓机遇,9个区县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建成170个国医堂。2018年,我市顺利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2019年8月,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探寻世界中医药学起源地·扁鹊故里国际交流研讨会”在我市举办,海内外3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经过深入交流探讨,一致认为:扁鹊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淄博是中医药学主要起源地,扁鹊故里是中国淄博的临淄。70年来,我市先后派出援外医疗队员37人,为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70年不懈奋斗,总结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党的“二大”就把保护劳动者健康和福利写入党的纲领。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都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坚持正确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党在不同时期针对卫生健康事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与一定时期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工作方针。这些方针在不同时期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三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卫生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是极其崇高也非常特殊的事业。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四是充分调动卫生健康工作者积极性。长期以来,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必须开正门、堵偏门,稳步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治好病”奔“不生病”
70年,是健康淄博人奋发图强的战斗历程,人民群众真切享受到了公平可及、更高水平、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健康服务,从“治好病”全面奔向“不生病”的终极目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践证明,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举措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优质高端医疗资源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依然比较薄弱,部分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还有意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未来一个时期,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打造卫生强市、建设健康淄博,绝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为奋斗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切实将工作重点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让全市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公平可及、更高水平、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健康服务。
舟至中流,击楫勇进。当前,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正处于承前启后、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关键时期,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市委全委会精神,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市人大专项工作评议为契机,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全面加强系统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扎实开展医疗器械、耗材及药品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推进医共体建设,从严管控医疗质量,认真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努力将“第一村医”打造成全国亮点工程,把“健康淄博”一卡一码通打造成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淄博模式”,保持卫生监督、无偿献血、院前急救等全省前列位置,勇于“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向全市人民交上满意的健康报告,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供稿:政法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