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是广州医药纪委一直以来重视建设的廉洁文化特色,“家”文化同时也是广州医药的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9年广州医药纪律教育学习月的深入开展,廉洁防身宝典近期结合广药集团纪委开展“传承好家风,助力新发展”为主题的廉洁文化进企业系列活动,推出“我的祖国我的家”好家风廉洁文化系列故事第二篇——近代篇,与各位员工共飨。
“好家风”
近代篇
鲁迅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鲁迅先生的母亲是一位饱受痛苦磨难的女性。在鲁迅童年时期,她屡遭打击,31岁时,唯一的女儿端姑病死,使她精神受到重创;37岁时,丈夫一病不起;到她39岁时,丈夫亡故。一连串的不幸,使她一时陷入悲痛之中。然而,这位坚强贤惠的女性没有被困难吓倒。眼前知书达理、懂事聪颖的小鲁迅为她点燃了一盏明灯,让她看到了希望。她下定决心,要克服种种困难,好好培养小鲁迅长大成人、出人头地。她立下一条家规:用坚强抵御软弱,用笑脸抹去泪水,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绝不倒下。宁可自己少吃一餐饭,也不让鲁迅少念一天书。在那样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她忍饥挨饿,用长满茧子的双手去劳作,不但养活了鲁迅,还让鲁迅早早地进入私塾学习。鲁迅成名后,经常对人说“阿娘是苦过来的”。
鲁迅在这样的好家规的熏陶下,在这样的好母亲的感染下,从小就学会分担母亲的重担,而且努力进取,学习成绩突出,有鹤立鸡群之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秉承母亲的性格,心口如一,从不违心屈从别人,但对母亲百依百顺,从不顶撞。鲁迅深知母亲的苦楚,更知母亲的用心。母亲的伟大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使他一生受用。
廖仲恺
廖仲恺(1877-1925年),籍贯广东惠州,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1893年父亲在旧金山病故后,随母回国。他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
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小时候因家境贫寒而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通过艰苦的劳动变成一个商人,经济地位提高了,但身为堂堂中国人的廖竹宾,多么渴望祖国强大起来。于是,他经常有意地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父亲的爱国之情,在廖仲恺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后来,廖仲恺带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信念,于少年时期辗转返回家乡惠州,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一生追随孙中山,为护法运动和北伐筹集了大量资 金,曾被誉为孙中山的“钱袋子”;面对着右派分子的暗杀威胁视死如归,积极推进国共合作,最后倒在了国民党右派的枪下,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廖仲恺是1925年遭到暗杀牺牲的。他在此前身陷囹圄的时候,就已写下了教育子女的诀别诗《诀醒儿、承儿》。
这首诗表现出廖仲恺为国捐躯虽死犹生的乐观主义精神,谆谆教诲儿女不忘革命先烈的遗愿,勤学苦练,不断上进,寄托着革命志士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
女儿廖梦醒、儿子廖承志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他们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进,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并将父亲的良好家风传给了下一代,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有作为、有建树的人才。廖承志成为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梦醒则被誉为“红色翻译家”。
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本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与他“十无益”的修身处世标准一起,影响并激励着世世代代的林氏后人。
1839年9月,林则徐在巡视澳门后,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手书了十句格言,作为家规,俗称“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驾无益。这十句格言不仅是林则徐以人生智慧教育子孙的家规,同时也为时人所重。
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赴任广东后,除了在政事上兢兢业业,时刻不忘教导家人。刚到广州他就写信给自己的夫人,郑重告诫他的夫人,当官不易,做大官更难,我自己是毕恭毕敬,奉命唯谨,要告诉两个儿子,一定要千万务须谨慎,不可仰仗乃父的势力,到官府走动,或者干预地方上的事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既是林则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子孙的勉励:胸襟要开阔,私欲却要收敛。林则徐一生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深深影响着林氏子孙,浸润着世人的心灵。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