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美食诱惑难挡,
可是“胃”老先衰总罢工。
在各种胃病的等级中,
癌症无疑最让人望而生畏。
别慌,今天让我们用 成语新解 的方式,
带你关注胃部健康。
词义解析:
胃癌防治不能依靠占卜,而是要通过学习科学、靠谱、系统的疾病知识,并做到常警惕早预防。
科普知识
2019年7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给生命以时光”消化道肿瘤疾病教育项目,并在微信重磅推出升级版的抗癌科普小程序【给生命以时光】,内含【胃癌说】、【肝癌说】 两大全新板块。更令人惊喜的是,小程序中的【胃癌说】板块更率先推出 《疑问医答,为癌治聊》栏目,力邀全国胃癌大咖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为患者和患者家属答疑解惑。
词义解析: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最为重要的诱因之一,反复感染恐怕会大大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科普知识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能侵入人体并在消化道内存活的细菌,主要寄居在人体的胃部,通常在胃黏膜、胃液、胃反流物、粪便中出没,口腔则是其另一个重要“根据地”。在引起明显的感染症状之前,幽门螺杆菌可在体内蛰伏多年“默默”繁殖,同时该种细菌会通过唾液、飞沫、共用筷子、相互夹菜等方式传染。因此,生活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人‘幽’伤全家感染”的现象。
如果幽门螺杆菌长期作恶,还可能会招致更严重的后果——“胃癌”。据统计,全球有65-80%的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胃癌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的6-21倍。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更将幽门螺杆菌列归为Ⅰ类致癌原。
除了幽门螺杆菌这个头号危险分子外,胃癌的发病还有很多高危因素。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胃癌发病率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比如,摄取过多的盐分,会损坏胃黏膜屏障,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高发。
词义解析:
要防止出现一经确诊就是中晚期胃癌的悲剧,就必须重视早期胃癌的隐匿症状,并及时就医诊断。
科普知识
在我国,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和胃镜常规检查普及不足等原因,胃癌早期检出率极低,约80%的胃癌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3]。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年龄在45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胃胀及消化不良等不典型胃部不适应的人群,应该及时接受内镜筛查。
在胃癌的筛查手段上,胃镜检查是目前确诊胃癌的金标准。只有通过它的“现场直播”,医生才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所有状况。当发现有异常时,还能直接钳取可疑组织,通过病理检测确定其是否有癌变或癌变的倾向。
生活中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害怕胃镜带来的不适感而退避三舍。但是为了保“胃“健康,该做检查时千万别犹豫。
词义解析:
根据胃癌患者病情,通过科学、系统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病情趋于安稳。
科普知识
如果把人类与胃癌的对抗看成一场持久战的话。人类的抗争已经从“小米加步枪”的战斗,一路成长为“飞机加坦克”的高科技战争。
回看人类与癌症抗争的漫长历史,手术刀算得上古老的武器之一。但是胃癌手术治疗适应人群有限,术后患者总生存率仅20%左右。而“局部射枪”放疗和“重磅炸药”化疗未能产生显著的生存优势,常用于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性治疗[4]。同时,由于胃癌异质性和分子复杂性的特点,该癌种对于“精准制导”的靶向药物敏感性也较差,就连一向在很多癌种中表现神勇的“狙击能手”都有些犯难。
正当人类与胃癌的对抗陷入僵持之际,免疫治疗应运而出。比起其他治疗方式“借助他力”的策略,免疫疗法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特点。
词义解析:
抗癌科普小程序【给生命以时光】不仅提供权威的胃癌防治知识,还特别分享就医问诊时的沟通技巧,给你全方位的保“胃”呵护。
科普知识
看病就医时,你是否也常发生以下“囧”境?就诊前,特意查阅了各种疾病知识,准备了想要提问医生的关键问题;就诊时,却紧张得不知从何说起,又或是词不达意;就诊后,一阵捶胸顿足,心中的疑惑还是没有得到答案。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