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国的医药工业发展并不算晚,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药便经开埠的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被引入中国内地,后来随着西方传教士兴建的西医诊所,中国的制药工业缓慢起步。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受惠于中华民国政府制定的黄金十年建设方针,南京、上海和广州等中国近代制药工业的发祥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过受到连年的战争、人才匮乏、化学工业与机械工业薄弱等因素,此时的制药工业仍十分落后。
具体特征为,只有少数中小型制药厂,生产品种少。而且以制剂生产为主,原料药的制造很少。生产厂规模不大,设备简陋,资金很少,产品单一。那些年,新生的共和国仿佛无人照看的孤儿,嗷嗷待哺。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中国人与诺奖的惊鸿一瞥
合成人工牛胰岛素的研究团队
1966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许多人认为,这一次中国人与诺贝尔奖距离最近,简直可以用“擦肩而过”来形容。
事实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课题被提出最初是作为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1959年改项工作获得国家级机密研究计划所特有的标志,它的代号是“601”——就像人造地球卫星研究的代号是“581”,意为“1958年的第一项重点任务”一样,“601”的意思是“1960年第一项重点研究项目”。
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是一条由21个 氨基酸 组成的A链和另一条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B链, 通过两对二硫链连结而成的一个双链分子,而且A链本身还有一对二硫键。中国科学家获得了首批人工合成的牛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在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又迈进了一大步。
提到人工合成胰岛素,国人总是纠结于它未曾得到诺奖认可。“不搞上海的胰岛素,不搞北京的胰岛素,一心一意搞出中国的胰岛素。”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及其被强有力的执行说明了一切。可以说,人工合成胰岛素是一个诺奖难以诠释的协作成果。
青蒿素——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9月29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屠呦呦先生授予共和国勋章,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以及团队研发的治疗疟疾的新疗法在全球共挽救了620万人生命,把青蒿素作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宝贵礼物。
习近平主席为屠呦呦先生颁发共和国勋章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
屠呦呦从文献研究入手,编撰了载有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并先后进行300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终于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为了能尽快把乙醚中性提取物拿到当时国内的疟疾疫区试用,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在北京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
一心扑在“青蒿”研究上的屠呦呦,对于家庭却是充满了愧疚。大女儿4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托儿所全托,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则被直接送回了宁波老家。
几十年来,青蒿素——这个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走向国际抗疟临床,并成为全球抗疟的一线药物。
“非典”——卫生体系的全面改革
2003年春夏之交,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各地万城空巷,公共交通工具上几乎空仓。当时人们不知道那个病毒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是一种新型的病毒、而且跟感冒一样传播,发病率很高、传播很快,而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当年的卫生部长为了消除这种恐慌情绪,发布一些隐瞒事实的言论以消除恐慌,被免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中国铁娘子吴仪任代卫生部长,于是全国各地以及美、加及东南亚各国都进入了高度警戒状态。
那一年,人们第一次知道了感冒也能死人,第一次害怕从北京首都来的人,第一次恐惧发热……也第一次对医务人员前所未有的崇敬。
白衣天使在党旗下宣誓抵抗“非典”疫情
据后来统计,全国共确诊“非典”病例5327例,死亡病例349例.而其中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成为这次中国“非典”疫情的最大牺牲者,占死亡人数的1/3.而即使幸存的人员由于治疗时应用了大量的激素,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仍然饱受疾病的困扰,痛苦不堪。
“非典”疫情暴露出当时国内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软肋”。疫情过后,痛定思痛,这一战役促成了国内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逐步建立。在其后的汶川地震救援、2008年冰灾、甲流疫情以及近年来的禽流感、登革热等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打的都是“有准备之战”。防患于未然是“非典”带给我们最沉重的教训。
疫苗事件——国之大事进一步加强监管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这是自其2017年11月份被发现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之后不到一年再次被曝光疫苗质量问题,随即引发全国范围内广泛关注。
事件曝光之后,国家最高层级召开会议,对责任人进行追责,多名官员被撤职以及进行刑事追究,而对于最终罪魁祸首长春长生公司,国家药监局和吉林省食药监局已分别对该公司作出多项行政处罚,包括撤销相关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等,处以罚没款高达91亿元;长春长生作为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涉案的公司董事长高某芳等15人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
长春长生生物终止上市
相比15年前的“非典”疫情,本次中国政府处理速度高效且透明,从《疫苗之王》一文发出的短短48小时时间内,中国政府完成了官媒和高层发生,通报初步情况并且展开全面调查,对涉事人员进行逮捕等动作,在这次危机发生之后的48小时迅速的进行了反应。应该说,这次政府对疫苗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算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说疫苗事件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国家药监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节奏与部署,但也推动了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出台。而更值得关注的是,疫苗事件的发生使得接下来药监部门对于工艺核查的要求愈发严格,对于质量问题的处罚力度也将会保持加大,擅改工艺等行业乱象迎来大考。
改革——补足最后的短板
回望70年,这四件事只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进程中星星点点,除此之外,中国医药产业还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家外资药企——大冢制药在天津建厂、中国首次加入ICH、以及CDE飞行检查制度的完善和第一家药企三九药业第一次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等。
改革毕竟是痛苦的,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带量采购使得中国的一些药企开始迷茫,未来做药该往哪个方向走,中国医药产业的改革将走向何方?诚然,这些企业在经历了股价下跌,市场萎缩等不景气现象,但是对于整体医药行业而言,改革却又是必不可少的。
长久以来,中国医药产业和国家整体实力的发展不成正比,未来进一步的改革将补足这一最后的短板,我们相信,在下一个70年,我们再来回顾之时,中国制药工业将会和我国其他行业一样让世界为之惊叹,毕竟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
新浪医药敬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