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无利”的处方药?

来源: 中国药店/zgyd666


继广受关注的“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之后,9月24日,扩围至全国的25个品种的药品集采招标结果正式公布——与集采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本次招采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已是“地板价”的“4+7”试点价格相比,平均降幅达到25%!


带量采购的推进速度、力度和效果,完全扭转了之前医药企业(从工业到零售药店)的观望和质疑态度。与以往经年的招标集采不同,这次由国家组织的“带量采购”改革,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层意志,顶层设计,作为医改攻坚的关键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配套一致性评价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量换价,量价挂钩,然后以行政力量保证使用、及时回款。切实降低了药价,最大限度地节省医保基金药品费用支出的同时,也激发了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市场博弈的积极性。正如国家医保局所判断的,随着试点的推进,改革效应持续扩大,行业预期出现变化,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共识趋于形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随着改革效应的传导,医药产业链中公认的受益方是零售药店,最大的红利就是处方外流。理论上说,集采多轮比价之后,完全压缩了厂家的费用空间,医院和医生对处方的把控意愿弱化,处方的外流或会水到渠成。此外,未中标品种可能会优先从院内走向院外,尤其是未中标的原研厂家,或会将一部分对产品品牌忠诚的高价值患者引流到药店。


但从眼下来说,“4+7”带量采购试点大半年来,药店同样感受到巨大的冲击:集采品种价格严重倒挂,未见大量处方外流,反而出现患者回流到医疗机构的现象。随着集采扩围至全国并且未来有更多的品种加入,药店必须加入到集采中来,才能避免被政策和患者边缘化的命运。


集采政策也为药店打开了大门,国家医保局表示试点扩围将纳入自愿参与的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一些省份如浙江、上海、山东、广东已开始将零售药店的医保药品纳入省级集中采购。进入集采平台,会缩小药店与医院处方药的进价差距,并获取更多的医院处方药品种,并有望未来在处方分流、获取医保统筹支付等方面得到支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纳入集采后的药店,获得均等的采购价格,也将与医院医保支付同价,平进平出。有低价的集采药品对标,药店惯用“高毛利”品种弥补利润的做法将难以为患者所接受。而且,如果说之前众多药厂生产的大量同类品种供养了药店的“高毛”,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则一举“终结”了大量的高毛供应商。没有了高毛的补贴,经营处方药势必从“微利”走向“无利”,不进入集采,价格倒挂失去了客流;进入集采,又失去了利润,对于靠商品进销差价盈利的药店来说,处方药的两难本质上是其盈利模式的困境。


这样的困境一度被“医药分开”的乐观预期所掩盖,但医药分业的改革历程始终伴随的是医保控费的不断加码。日本医药分业率达高达70%,但专门经营处方药的调剂药房70%为单体店,而且集中度低,前十大调剂药房的市场份额也只占18%,根本原因就在于经营处方药利润低;在美国,贵为CVS和Walgreens,那么强大的规模和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净利率也只在3%左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也可能是中国药店的未来。但即便是微利乃至无利,药店也不愿意放弃销售医保药品,因为它带来的是客流。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随着竞争者的不断进入,行业的周期都是从暴利期走向微利期和无利期。进入无利期,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赚钱的逻辑就是规模和硬实力。但互联网行业逆转了这样的周期,可以从无利走向微利、暴利,就是“流量思维”,先获得大量顾客,再找到赚钱的方法。客流,是一切盈利模式的前提。


再者,经营处方药,医保与医院同价支付,药店要积极争取“药事服务费”的政策支持。日前,国家医保局就一份政协提案答复表示,将开展药事服务项目收费政策专题研究,探索适宜的收付费方式,激励药学人员在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说明“药事服务费”已并不遥远。


“医药分业”是每一个药店人的理想,这一目标也必将在国家意志和现实需求下一步步兑现,但在驶向理想彼岸的过程中,药店一定会从“高毛利”走向微利乃至无利,这是药店人必须清醒的现实,须及早应对。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亲,中国药店公众号长期公开征集稿件,如您欲抒发心声、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可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将作品发送到yaodian2019@163.com(邮箱),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温馨提示,投稿时请注明联系方式

在看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