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科学事业是一项旨在预防或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事业,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造福全民族的伟大事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的优生科学事业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优生科学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与之相关的数据显示: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卫生事业相当落后,基于遗传检测、妇幼保健的优生事业服务能力更是积贫积弱,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 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新中国成立后,妇幼健康事业和优生科学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包括遗传检测在内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日新月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0岁,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一、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基于妇幼健康的优生科学事业
早在新中国筹备之初,即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明确提出“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10月底就成立了卫生部,并设立妇幼卫生局,地方各级卫生部门内设妇幼卫生处(科),从而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妇幼健康行政管理体系;1950年开始探索设立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从而构筑起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专业服务阵地;更为关键的是党和政府提出要加快妇幼健康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步伐,得到了各地各级医学院校的积极响应,加快了包括助产士、儿科医生等在内的不同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党和政府还提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组织医务人员到农村去、到基层去。特别是动员因贫穷因素、因交通因素和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农村和山区孕产妇到医院分娩,大大降低了农村和山区等落后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为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主办的“第三次全国优生科学大会”题词:“发展优生科学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更激励了全国广大优生科学事业工作者。这一时期不仅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而且形成了“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使优生科学事业走上了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优生科学事业进入到“促发展”的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关注和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
同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这些都为我国优生科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 优生科学事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改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基于遗传检测、妇幼健康的优生科学事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 产前检查得到全面加强
各级助产机构、社会组织、医务工作者积极开设“孕妇学校”,普及优生科学知识,提高孕产妇对“优生”的认知水平;宣传和动员过去因经济原因、交通原因和受传统观念束缚等原因不能到医院分娩的孕产妇住院分娩。因此,许多地区还出台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住院补助、交通补助或全面补助)政策,农村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51.7%升高到2018年的99.8%(图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提高是基于妇幼健康的优生科学事业得到发展的基本保障。与此同时,遗传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应用。
图1 1996—2018年全国城乡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二) 产后妇幼得到保障
一方面“产假”依法不断延长,使产妇得到有效康复;另一方面,新生儿能更多地得到妈妈的精心抚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被普遍重视,母乳喂养率逐年提高。2012年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月~24月龄婴幼儿每天免费提供1包辅食营养补充品。婴幼儿的营养、免疫接种、抚育体系在城市、农村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 科学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工作
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50家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此外还建立了各级儿童发展基地和幼托机构,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培养,研发中国儿童发育筛查量表,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积极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儿童疾病的防治工作,儿童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近视、儿童肥胖、儿童早熟、儿童身高等问题已得到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的重视,优生科学事业工作者也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率。
三、 出生缺陷的综合防治体系日臻完善
优生科学事业的一个中心任务是出生缺陷的防治。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 建立、健全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
构建了城乡全覆盖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为目的全国产前检查率稳步提高,城市由1996年的83.7%上升到2018年的96.6%,农村从80.6%上升到95.8%(图2)。
图2 1996—2018年产前检查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二) 部分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部分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下降。例如,通过孕妇补充叶酸等营养素,全国围产期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87年的27.4/万下降至2017年的1.5/万,降幅达94.5%;通过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实施产前基因诊断技术,广东、广西等省区胎儿水肿综合征(重型α地贫)发生率由2006年的21.7/万和44.6/万分别下降至2017年的1.93/万和3.15/万,降幅分别达91%和93%;随着新生儿筛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筛查体系的不断完善,包括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在内的严重遗传病得到有效的治疗;此外,影像技术的发展,一些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包括宫内诊断)、早期治疗(包括宫内
治疗)。
(三) 出生缺陷导致的儿童死亡明显下降
由于部分严重出生缺陷被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由出生缺陷导致的儿童死亡明显下降。与2007年相比,2017年出生缺陷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3.5‰降至1.6‰,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的贡献超过17%,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结语
优生科学事业是一个“人”的事业,是一个家庭的事业,是一个社会的事业、更是一个民族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社会组织和优生科学事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优生科学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得到了蓬勃发展,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人口健康事业跃上新台阶作出了贡献。
在新时代,优生科学事业必将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得到新的发展,以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