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医传 | 谭志健:无影灯下攀“珠峰”,胰腺微创拆“炸弹”!(下)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开篇语:早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在漫长的中华医药发展中形成了众多流派,当中岭南中医药尤为耀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岭南大医传》,讲述“南粤杏林第一家”与祖国共成长过程的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故事。6月起,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开播,广东省中医院官微、花城FM等平台同期推送,敬请关注!


“不要局限于‘我是中医,或我是西医’对待专业。建立丰富知识结构,对我们做本专业是有帮助!”
 
“不能说微创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客观一些。
 
“中医在不少领域都是有作用的,关键是怎么样去发掘它,用好它,总结它。
 
“做好外科不容易,做好肝胆胰外科更不容易,尤其是胰腺微创外科”
 
在医学界中有这样一个说法,“能够成功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异于登上了腹部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目前国内已有少数大型医疗机构有能力完成此类手术,而广东省中医院大外科主任谭志健带领的团队不仅成功“登顶”,还成了该领域的佼佼者,并于2016年成立了全国首家胰腺微创中心。
胰腺微创中心通过结合术前三维成像系统、术中3D腹腔镜设备,使得微创手术如锦上添花,手术层次更清,操作更精细,成功率更高,让诸多患者摆脱传统手术“大切口、大创伤”的局限,获得“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最佳手术方案。

人物简介

谭志健,国内著名胰腺微创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大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胆胰外科学分会胰腺微创学组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专业委员会胰腺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医疗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胰腺专业委员会胰腺微创学组委员、《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胰腺微创中心通过结合术前三维成像系统、术中3D腹腔镜设备,使得微创手术如锦上添花,手术层次更清,操作更精细,成功率更高,让诸多患者摆脱传统手术“大切口、大创伤”的局限,获得“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最佳手术方案。 
胰腺手术是业界公认的风险最高的手术之一,它涉及重要的管道和器官,以及多个消化道重建术。胰腺周围管道错综复杂,术者犹如走进盘丝洞一般,稍有不慎便会深陷“血海”之中。既往认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难以完成的。如若胰腺肿瘤侵犯血管,需要联合行血管部分切除重建。这意味着手术时间更长、风险更大以及需要更精准的操作,这要在腔镜下完成可谓难上加难。医生需要站在患者旁边对内部进行操作,所以光是手术工具就有30、40公分长。这相当于我们拿着两把长伞,通过抓住伞柄操纵栓在伞尾的针线来对血管进行缝合,而且这些血管都非常重要,一旦出错就会有危险,所以对普通医生而言相当于在钢丝上走路。
谭志健及其团队硬是对医学极限发起了挑战,凭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匠人”精神,他们突破了许多腹腔镜手术禁区,其中就包括了一些甚至在开腹手术下也难以完成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病例。

曾有一位8旬高龄的患者刘奶奶,她之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长在壶腹部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竟可以在不开大刀的情况下移除。谭志健的团队为刘奶奶一家人提供的治疗方案就是进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谭志健及其手术团队,在3D腹腔镜清晰的画面下精准手术,熟练切除病灶后进行多个消化道重建。历时5个多小时,出血不到50毫升。术后第一天,刘奶奶已经能在床上愉快、轻松地做肢体活动;术后三四天可以下床活动并开始进食;术后第七天,患者已经可以行动自如,全然看不出做了大手术的感觉。同时刘奶奶术后无任何并发症,连发烧也没有,十余天就康复出院了。
 
【英国Ashley教授在手术室观摩手术过程】

英国Ashley教授与谭志健、钟小生合影

广东省中医院一直追求手术微创、中西结合快速康复的最佳的诊疗方案。在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陈志强教授、名老中医蔡炳勤教授指导下,独创“逐水消胀通腑”中医特色疗法,对胰腺术后中医快速康复及急性重症胰腺炎取得奇效。
 
在外科的手术台上,讲求的是团队合作,一个人再巧手也不可能独立完成一台手术。为了建立了国内胰腺微创“金牌团队”,谭志健采取两条措施:一是共同学习、研究手术技术,如刮吸解剖技术,科里所有的医生都参与这工作,真正深入思考和领悟这一技术,并提供交流的平台。二是给锻炼机会。



外科医生的外科技能将会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决定外科医生的技术是否出色。从刚入临床中最基本的打结缝合到后面的专科手术中的特殊技巧,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侧重地去学习和练习。以前年轻的外科医生想练手要等待机会,现在有那么多的现代手段是否能更快地培养人才呢?例如在谭志健擅长的腹腔镜手术方面,现在已经有腹腔镜模拟手术训练系统,利用这样的系统能否提高外科医生的腹腔镜手术技能,缩短培训周期呢?谭志健认为培养外科人才必须注重临床实践,来不得半点取巧。

【第二届胰腺微创外科论坛成功召开】

通过这十几年日复一日的努力,省中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科骨干,在院内独当一面,在院外乃至全国享有盛誉。肝胆外科何军明主任2015年获得全国肝脏外科手术总冠军,胃肠外科王伟主任、邹瞭南副主任、刁德昌副主任在三年内共获全国外科手术竞赛一等奖十余次,2016年胃肠外科共有4名医生获得美国腹腔镜外科年会邀请出席并作主题演讲,成为国内最大批次获此殊荣的单位。

【谭志健教授带教】

自胰腺中心成立以来,在谭志健的带领下,逐步建立数字化胰腺团队、腹腔镜缝合打结技术培训团队、LPD流程优化设计团队、腹腔镜胰腺手术麻醉团队、手术护理配合团队、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团队等。通过精益管理、技术培养和文化构建,中心逐步实现了胰腺外科一篮子建设,培养了享誉业界的胰腺外科“金牌团队”。目前,胰腺中心团队胰腺肿瘤微创诊治率接近90%,胰腺良恶性肿瘤微创技术处于业界先进水平。

【获全国3D腹腔镜视频比赛一等奖】 

虽然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都屡获荣誉,但谭志健及其团队数年如一日,努力创新,勇闯医学高峰的精神从未松懈。近期,他又总结了原创性“谭式三步法多角度动脉入路”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使得该手术更安全可行。该成果由人卫出版社出版、四川华西彭兵教授主编的《腹腔镜胰腺外科手术学》中推出,对腹腔镜胰腺手术的推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他,辛勤耕耘于杏林,永不停息。
我们当医生时间长了,一方面经验会越来越丰富,也有发现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他,把自己的努力化为感恩。
外科行业没有神童,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历经艰辛,慢慢成长起来。所以这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带教,离不开病人给予机会,也离不开医院领导的支持。
 
他,不断提升自己,只为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医学不是纯技术东西,有个腹部肿瘤的病人本来要做手术,没做就回去了。过几个月后又回来,原来把他家里的猪和房子卖掉筹钱,他女儿就带他来治病。这病例让我感触的是,病人治病受影响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医者应有恻隐之心,尽最大努力服务病人。
 
他,已经把腹部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变成了广州白云山的‘摩星岭碧云峰’,今后他还将攀上更高的高峰。
 
正是有谭志健这样的一批批匠心独到的专家的开拓创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广东省中医院外科的发展才能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本栏目由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共同制作。


2019年6月起,广东省中医院联合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共同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献礼——《岭南大医传》,讲述“南粤杏林第一家”与祖国共成长过程的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故事。


记者: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黄裕鹏

责编:宋莉萍

本栏目由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共同制作




点下方在看为谭志健教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