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突然眼前一黑”?快来做这套自测题吧!

来源: 延安市人民医院/yasrmyy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延安市人民医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突然眼前一黑,过一会儿才又慢慢恢复

比如晨起时猛地坐起来,或者搬重物使劲的时候

但是你知道吗

有些时候出现的眼前发黑有可能带来致命的风险

今天的自测题,可以让大家了解到

什么样的眼前发黑可能潜藏致命的风险


案例

前不久,65岁的刘先生,在早上出门散步时,突然眼前发黑晕倒在地幸好及时被送到就近医院,经过抢救与治疗,刘先生现已脱离危险。

医生表示,刘先生这次昏迷是低血糖所致,如果送医不及时,随时会危及生命


自测题


1

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眼前发黑

A:没有按时吃早餐

B:长时间待在密闭环境下

C:运动过量后

答案ABC

低血糖实际就是由于血糖它过低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症状,这种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包括眼前发黑的情况,比如说我没吃早饭或在一个特别密闭的空间里面。

还有在运动过量之后,分泌汗液比较多,然后也会有一些热量包括能量大量流失,都容易出现眼前发黑。


2

眼前发黑时身体还伴有哪些异常

A:头晕

B:身体出虚汗

C:感到心慌

D:四肢无力

E:有饥饿感

F:四肢抽搐

G:意识模糊

答案ABCDEFG

出现低血糖,除了眼前发黑很多患者还会头晕,更主要的会出虚汗,然后会有心慌甚至觉得四肢无力,有些人就是甚至摔倒的情况都可能发生,还会有一些明显的饥饿感。


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会出现精神的症状,特别类似于神经内科的那种癫痫的发作,患者会有抽搐,血糖低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出现意识的丧失。如果昏迷在家里面,没人不知道,没有及时去救治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如果您眼前发黑,同时还伴有头晕、浑身出汗、饥饿、心慌,并且在吃了一些食物后仍然得不到有效缓解,就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治疗,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

在什么时间段会出眼前发黑的情况

A:早上醒来时

B:用餐后

C:用餐前

D:晚上入睡前

答案ABCD

低血糖的发生往往猝不及防,一旦出现严重低血糖的情况,患者不仅会进入昏迷状态,同时也会损害心、脑等重要部位,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定期监测血糖尤为重要。   


4

有以下的生活习惯或经历吗

A:长期偏食

B:空腹运动

C:空腹饮酒

D:长期焦虑

E:糖尿病

答案ABCDE

普通人群要规律进食,不要太偏颇于某些食物,尤其在我们做大量长期运动之后,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去进食,或者在运动前要少量进食,这样也是比较好的生活方式。


尽量避免空腹大量饮酒这种也会出现低血糖的一些症状,也会给身体造成伤害。


还有一些患者可能由于生活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也会出现类似于低血糖的症状。


还有一大类人群就是我们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在用药的期间,尤其注射胰岛素期间,一定要规律进食,适量运动,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低血糖,尤其夜间的低血糖一定要避免。


6个时刻最易发生低血糖

1. 进食量减少时

进食量过少,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等,均可诱发低血糖发生。


2. 运动不当时

若是运动强度过高、时间持续过久、消耗能量较多,就可能引起低血糖。


3. 服用某些药物后

低血糖的发生还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胰岛素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格列奈类降糖药,如果使用过量,容易引起低血糖。


4. 过量饮酒后

酒精可抑制体内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反应,导致血糖降低,空腹饮酒则更严重。


5. 凌晨1~3时

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凌晨1~3时,患者常会感到心慌、颤抖,并多汗、做噩梦。有些人会出现第二天晨起后头痛、感觉没睡好,浑身乏力。


6. 滥服保健品后

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行服用各种保健品,如果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都会加重胰岛素代谢障碍,导致低血糖发生。


5招有效预防低血糖

1. 碳水化合物不能吃太少

想减重的人不要刻意大量减少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建议根据自己的体重和劳动强度、活动量等,科学决定自己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2. “轻断食”不可取

跳过一餐不吃,特别是在睡了几个小时以后不及时进餐,或是延迟吃饭的时间,都会对血糖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3. 小零食能起大作用

在低血糖发作时,一些简单的含糖零食就能起到缓解作用,如能常备一些糖果会有更好效果。


4. 运动要量力而行

活动量增加后,血糖水平的下降可持续长达24小时。为防低血糖,建议在锻炼后适量调整饮食。

对糖友来说,在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起效高峰时,要加倍小心低血糖的发生。


5. 随身携带急救包

低血糖发作高危人群还可随身携带一个急救包,里面装有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注射的胰高血糖素,这种激素能较快提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来源:生命时报、CCVT生活圈

感谢您的关注

转载来源:陕西百姓健康丨微信公众号

本站编辑:尚怡君(宣传科)

声明:本文为公益科普文章,作为分享资讯不作任何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0911-2888021)



点完这里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