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即为寒露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此时气温低,露水多,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几欲凝结成霜。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早上出门透过呼出的热气仿佛能看到冬天的脚步慢慢接近。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三候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爵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1一候鸿雁来宾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季秋后至者为宾”,九月来的雁和八月来的雁,有主宾之分。 2二候爵入大水为蛤爵,古音义同“雀”,但并非物相之雀。智识文化和意识文化认为“爵”字与麻雀的“雀”相同,实际上“爵”是质象的,不能够直接把它硬性物相化而指定为雀。古人在慧识下观察到,秋季的质元能量成象,大量地移向海水中的时候,就会促成海蛤的生成,因此用“爵”才能表达它的本义。“爵入大水”,简而言之,就是地面的质象能量之炁,因为温差而被较大的水面(海)所吸收。3三候菊有黄华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菊的华彩是表现在下半月之中,处于阴月区间,而非处阳,“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 寒露习俗,传统风雅1登高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这个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习俗——邀约亲朋,登高望远。 2赏菊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3斗蛐蛐儿秋风起,斗蛐蛐儿。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儿的高潮期。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4吃花糕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等。 深露重,秋风起,小心邪寒入体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 。”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这个节气的养生除滋阴润燥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饮食过量,注意荤素搭配,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食物补充能量。而且寒露节气,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 寒露节气不妨多吃些山药、萝卜等“根菜”,水果可选择橘子、梨、葡萄等,还可服用西洋参、麦冬、百合等,能有效缓解秋燥所带来的不适。“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高山上是极阳重合的地方,所以秋天登高可以聚敛阳气。古语云:“秋风秋雨愁煞人”,我们要学会自控,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不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贪婪而左右,切忌思想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随着秋天的到来,患肩周炎的病人会增多。中医看来,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不通则痛的病症。秋季阳气收敛,气候寒凉,肩周炎最容易复发。治疗肩周炎最重要的是补气血,再配合祛寒湿,就能很快治愈。艾灸穴位上可以选取肩井穴、天宗穴,合谷穴。寒露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