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指寒冷。
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这时的天气明显变冷了,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多了,因而称为寒露。从寒露开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时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史书记载“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继“白露身不露”之后,又到了“寒露脚不露”的时节。与白露相比,寒露除了不能赤膊露身外,还有夏天的凉鞋也不要穿了,以防凉气从脚底侵入体内。因此到了此节气,勤快的家庭主妇们可以把家中所有的凉鞋洗洗刷刷全部收起来。谚语还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夏天的短袖也可以洗净收纳了。
早卧早起
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要注意早睡早起,不要熬夜。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适度“秋冻”
夏天人的毛孔都是张开的,而秋天渐渐冷了,毛孔也开始收缩。如果天气稍冷就急着加衣,皮肤未经严寒的锻炼,抗寒能力不强。这时适当地冻一冻,让身体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另外,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也容易感冒。
秋冻有一定讲究,比如脚、肩部、肚脐以及腰都是不能被冻的。“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即便是锻炼自己的抗冻能力也不能让脚部受凉,尤其是女性要特别注意,脚部受寒很容易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经期提前或延迟,严重者还会造成痛经或月经不调。肩部受凉后会致使上肢血液循环不畅,让人明显感到肩部酸痛,颈椎僵直,甚至头晕。如果肩颈长期受凉,就易造成颈椎病,易发肺部疾病。
有五种人不适宜秋冻
消化道溃疡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易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
脑血管疾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使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慢性肺病患者:秋季的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寒冷可诱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心血管疾病患者:人体要抵抗低温就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痉挛,附壁血栓脱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关节炎患者:风寒湿邪是造成关节病变的主要诱因,寒性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这类病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经常运动
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为冬季寒冷的到来做好准备,预防感冒。同时,与家人朋友多交流,保持快乐的心情。寒露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望远。周末假日,与亲朋为伴,登山畅游,尽情地饱览名峰秀水、秋山红叶,领略大自然的绮丽景色,既可尽舒胸怀,又可增强体质,其乐无穷。
少食辛辣
秋天干燥,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类食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液。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蜂蜜、乳制品、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适当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来源:山东卫生新闻网
微信公众账号:健康德州
地址:德州市东风东路1566号
网址:http://dzwjw.dezhou.gov.cn/
电话:0534-2327596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