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内髋臼骨折手术顶级专家,
他完成的陈旧骨盆骨折截骨矫形内固定术,
在世界范围内也仅几十例。
他说:他开始学医,
是在母亲的“逼迫”下。
但是在非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他同样走的得精彩!
他总是这样谦虚地评价自己:
“可能是天赋刚好与所从事的职业“配”上了,
到现在为止,
自己算得上一名合格的医生。”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
就是这样一位医者。
吴新宝,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创伤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助理,北京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四肢骨与关节的损伤,尤其是骨盆和髋臼损伤的治疗方面是享誉国内的顶级专家。他曾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他以自己的傲骨仁心抒写着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无比忠诚,坚守着救死扶伤职业精神的高尚情操。
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
1987年,从北京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吴新宝被分配至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工作。当时我国的骨科医学在很多方面都相对落后,吴新宝从AO课程一步步学起,从螺钉的工作原理到各类骨折的复位固定技术,一点一滴地积累。正是通过这次培训,使他对创伤骨科骨折接骨技术、原理有了深刻理解。
吴新宝为患者查体
倾情奉献 医者仁心
多年来,吴新宝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以高超的医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高难度的创伤骨科手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生命。
2002 年的夏天,一位 28 岁的沈阳小伙子因建筑物倒塌而致骨盆粉碎性骨折。在手术前的讨论中,科里一部分大夫认为手术风险太大,患者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但是这位患者太年轻,如果不做手术,患者将无法正常行走。做?还是不做?吴新宝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他思虑再三,抛开一切杂念,决定给患者一次机会。
吴新宝在手术
在做了各种充分准备后,手术开始了。然而,吴新宝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由于骨折端损伤了骶前静脉丛并插在其中,在试图复位骨折时,损伤的静脉丛就象爆裂的水管一样,瞬间的出血就溢满了整个盆腔,反复几次,骨折仍未复位,而患者已经失去了几千毫升血,虽然采用了自体血回输,但这样出血手术无法进行。当时手术室异常寂静,麻醉师建议放弃手术。吴新宝很矛盾,几位助手都默默地等着他做决定。他准备和家属谈放弃手术,三次走出手术间的门又三次走回来。他很清楚,如果这次不做了,就意味着患者将永远不会再有手术的机会!抱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他决定再试最后一次,在做好一切准备后,他和四个助手同时各负其责,终于将骨折复位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而此时,吴新宝早已倚靠在手术台边疲惫不堪。
勇担重任 不辱使命
有人形容创伤骨科的大夫就像野战排的战士,能冲能拼、能打硬仗。只要有紧急事件,一声令下即刻奔赴抢救一线。30多年来,吴新宝已经不记得参加过多少次抢险救灾和重大抢救。他曾在深夜奔赴密云彩虹桥坍塌事故现场;两天两夜坚持在大鞍山煤矿遇险的抢救现场;在汶川地震中,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6.4级余震中连续工作;雅安芦山地震,他奔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加地震伤员救治,一天最多完成了17台手术,其中特大手术5台,一天工作最长超过14个小时。无数次的从家里被电话叫到医院参加抢救,多少个夜没睡,有多少次手被器械扎破,作为医生,他把这些视为平常,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
吴新宝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地震伤员会诊
更强的能力意味着更高的责任。目前,吴新宝担任了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骨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创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骨折与软组织损伤学组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北京康复学会骨科康复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AO国际理事会理事。此外,他还是《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杂志》编委。
吴新宝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第一届“首都健康卫士”、第五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全国“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中国好医生”、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身边雷锋”等荣誉。
素材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党委、北京积水潭医院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
THE END
欢迎留言,我们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