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食蔗高年乐,含饴稚子欢。”
甜食大概能算是世界上最能让人心情愉悦的食物之一了
古代的人们生活简单但物资匮乏
交通基本靠走
谈话基本靠吼
娱乐基本没有
在这样的仅满足基础生活的环境中
如果能吃到一口甘醇甜蜜的食物
发出一声“此物只应天上有”的感叹是不过分滴
所以蜂蜜就是这样一种
让古人为它痴为它狂为它哐哐撞大墙的存在
先别笑,这是真的
首先我们想象一下我们在古代
忘记蛋糕、巧克力、雪糕、冰淇淋、饼干、果冻、糖果、蛋糕、榴莲酥、提拉米苏、蛋黄派、沙琪玛、面包、泡芙、核桃酥...
这些是没有的,而且你大概率是不知道蜜是啥味(因为穷)
如果在这时候你吃到了蜂蜜
甘甘甜甜、醇香留齿
你觉得你不会疯狂的爱上它吗?
蜂蜜:古代甜食的王者
在人类发展史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蜂蜜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食品甜味剂。
相传在汉朝,原始的制糖技术是由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通行后,从印度传入中国,并且还未广泛传播学习,所以糖在古代是不如蜂蜜的,被人们称作“石蜜”。
普通人是很难吃到蜂蜜的,只有达官显贵们才能想吃就吃,以至于在文学中,很多人都将珍贵的、香甜的、让人迷恋的东西都形容为“蜜”。
一世枭雄也难逃“甜蜜关”
袁术就是这么一位“嗜糖如命”的人。
他到底有多喜欢吃蜂蜜呢?
一位南征北战军阀,在多方割据的战乱年代成功称帝,成为所有人攻击的目标,同时又遇到气候灾害民不聊生。最终称帝没多久就被敌军逼入绝境,战败而退,军粮仅剩麦屑三十斛,全军将士命悬一线!
在这时,袁术心中最想吃到的不是小麦面食,也不是大鱼大肉,而是蜜浆。
这时候上哪儿给他老人家找蜜去啊,袁术不知道馋得难受还是他早已明白自己大势已去,叹息一声:“袁术至于此乎!”最后竟然呕血而亡。
说到吃的绝少不了苏轼
到了唐宋时期,蜂蜜就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了,说到吃的永远不会缺席的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对蜂蜜爱不释手。
他非常喜欢吃蜂蜜,每天都要吃上五合;
姜蜜糖不多喝几碗不放手,赞叹它:“甘芳滑辣,使人意快神清。”
如果不为自己喜欢的美食作诗一首又怎么能算是大文豪苏轼呢?
我欲自汝阴,
径上潼江章,
想见冰下中,
石蜜与饧糖。
这首诗写的就是在川蜀、江南、岭南等地都盛产的崖蜜。
还有一首《安州老人食蜜歌》:
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
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
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
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
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
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
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
真不愧是我们印象中的苏轼,真会吃!哦不是,是真会写。
蜂蜜:神农本草上品
其实苏东坡爱吃蜂蜜也是有道理,他本人非常精通医术,他爱吃蜂蜜不只是为了一饱口福,同时也是用蜂蜜养身延年。
《神农本草经》(公元二至一世纪)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伤人。”
公元四世纪,西晋与东晋之交的郭璞(276—324年)在《蜜蜂赋》中写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这是说蜂蜜和蜂蜡的性质及用途。
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阐述蜂蜜的药理作用最为全面,“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润燥也、解毒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蜂蜜具体可以用于以下症状:
脾胃虚弱、脘腹疼痛
肺虚久咳,润燥止咳,津伤咽痛
肠燥便秘
目赤,口疮,风疹瘙痒,慢性溃疡,水火烫伤,手足皲裂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