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生命线的守护丨一起见证 德医人的同心追梦,奋进发展!

来源: 德州市人民医院/dzsrmyy


本期导读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有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6.1‰。数据的背后,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的双提升。

电影片段:

医生:“郝书记,药只有20支,如果明天天亮前,还拿不到大量的二巯基丙醇,61个病人就会死亡。

郝书记:“立刻派人到运城去找,到临汾去找,到附近各地去找……


这是电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的片段,虽然是电影,但反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医疗环境缺医少药的情况。

市民:“硬抗,基本不怎么拿药,那时候条件都不行。

市民:“以前不行,医疗条件差,医疗手段也不行。


医疗条件较差,生病硬抗是老一辈人对当时就医环境的评价,对于那时的医疗困境,曾任德州地区人民医院院长的李志明深有感触。

李志明(原德州地区人民医院院长):“两个听诊器,两个体温表,还有一个小天平,小天平就是秤药的。这样凑起来就是十八九个人,这些人员,这些东西就组成了医院,名字就叫洛北公立医院。

李志明所说的洛北公立医院,就是德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初期,这几样简单的医疗器械,就是他们救死扶伤的宝贝。

李志明(原德州地区人民医院院长):“我们叫触诊,摸摸肝脾,敲敲看看心脏大不大,摸摸哪个地方疼不疼,就这样,那个时候没有仪器,就是听诊器,体温表。药也很简单,其他的复杂病就没办法。

器械的落后,医药的短缺,都制约着医疗条件的进步,从1954年医院迁入现址后,医院开始注重软硬条件的双提升,引进心电图、彩超等先进医疗器械,培养医护人才。

李志明(原德州地区人民医院院长):“遇到一些难题,我就体会到这个仪器的重要,硬件的重要,那时候内科唯一的仪器就是心电图,通过心电图一检查,明白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世纪九十年代,医院的软硬件发展进入了快车道,CT等大型仪器开始入驻。与共和国同龄的张玉敬说,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见证了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张玉敬(德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现在诊断各方面提高的很多,设备发展的很快,现在你看我们这个工作环境,不用阅片灯了,他的图像可以直接调出来,调出来可以看到图像的清晰度,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看,这样对诊断更确切,现在病变,两三毫米的结节都能查出来,以前一公分都不好查,这不就是进步吗。

虽然已经70岁,但张玉敬仍然在医院放射科发挥余热。她说,医院的发展让她舍不得离开岗位。

张玉敬(德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这个医院变化太大了,我们都非常高兴,你看看现在我这么大岁数, 还在这里,我看见工作环境,工作方法,我就是非常高兴 。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多呆几年,跟大伙儿一块学习。

1997年,随着地改市医院更名为德州市人民医院。这时,医疗“底子薄”已成为过去,而“实力强”正在凸显。在人民医院妇产科,刚刚喜获爱女的高宏坤对医生有说不完的感激之情。

高宏坤(市民):“因为我的妻子今年年龄40岁,医生说因为年龄比较大,所以建议采用无痛剖腹产,手术过程也非常顺利,多亏了各位医生精湛的医术。


而生了四个孩子的高宏坤母亲孟庆芳说,以前生孩子简直是九死一生。

孟庆芳(市民):“(以前)没有医生,找了接生婆来给接下来就没事了。生孩子就是自己往下生,也没有剖腹产这一说,条件非常差那时候。


所谓“鬼门关”,不是虚指。


蔡富强(德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那时候每个月新生儿窒息率发生是相当高的,孕产妇死亡率也是相对高。


1984年,住院分娩开始在全国推广。到1990年,孕产妇的死亡率比新中国成立初期下降了94%。目前,我国产妇住院分娩率已达99.8%,产前检查得到普及,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持续推广。

高宏坤(市民):“几乎每个月有的时候是半个月我们就会按照医生的嘱咐去医院做这个详细的检查,医生的服务态度非常好,这个医疗条件也非常到位,让我们感觉到非常放心。

蔡富强(德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现在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每个月新生儿的出生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保障。目前我们产科是德州市的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我们救治了大量的危急重症孕产妇,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全省处于很低的低死亡率,这说明我们的救治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2014年,德州市人民医院跨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今年,又通过了“三级甲等”医院的复审。作为我市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他不仅自身提升,还一直致力于带动周边医院医疗条件的提高。


赵青(德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去年连续两批我们成立了 39家医联体,就是内分泌专业,我们成立以后我们真正的下基层,给他们讲讲课,给他们辅导辅导,然后给他们传授一下我们管理内分泌这些慢病的一些理念一些方式,我们可能覆盖的人群有45万左右,其中已经有记录的慢性病病人有十多万。


医生常说,预防大于治疗,对于市民的健康,赵青又有了明确的目标。

赵青(德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我们要在我们三甲医院的层面,我们要建立MMC,它就是国家标准化的糖尿病管理中心,这个中心我们是按照国家的标准统一去管理的,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让更多的病人获益。”


70多年,德州市人民医院从一个小药箱起步,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为560多万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市民:“基本上每年都有变化,现在方便多了,医院态度也比原来强,医院的设施也比原来好。

市民:“这就是设备先进,医疗水平高,管理水平高,医药各方面服务设施都好,人们对身体保健方面的重视性也提高了,所以寿命就高了。

李志明(原德州地区人民医院院长):“德州市人民医院,跨越了两个世纪的长河,经历了70年的变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奋斗,现已成为大型的三级甲等医院,这是德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非常欣慰,非常自豪。

人们常说,有啥别有病。但是人食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呢?而一旦生病了,就希望病有所医,医有所愈。这些年,我市医院医疗器械的引进,医护人才的培养、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质量的提高,所取得的成绩都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随着我市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我们的健康会越来越有保障,生命会越来越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