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年成就

来源: 嘉峪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jygweijianwei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大任务。

自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总要求,从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发展中医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大量医改惠民措施,我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极大的缓解,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医改十年成就之一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自新医改以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先后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加大了医疗设备的购入和对各级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15分钟医疗服务圈已经形成。

多年来,按照“政府牵头地企联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有关精神,以转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模式为重点,以调整医疗卫生结构和转变功能为核心,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有力措施,通过利用存量、辅以改扩建、转型改制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以来,共争取国拨省补资金1500余万元,建成了胜利、紫轩、峪苑、祁连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和扩建了新城、文殊卫生院,投入120万元将原朝阳街三联社区改造为明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2000余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购置了医疗设备。投资约1490万元建成了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中心二期建设项目,有效解决了市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紧张,功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该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满足了广大群众健康保健的需求。投资1.5亿余元建成了市中医医院一期住院部楼项目,并投入使用。投资1100万元并建成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项目,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于2014年使用。投资600余万元,新建市疾控中心实验楼。投资建设南市区医院建设项目,项目计划在2019年底完成并投入使用。

另外,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政府承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安装了安防视频监控系统、HIS管理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配套政策更加完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后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惠民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习培训制度》《二级以上医院定点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措施,全面强化了基层医疗机构建制准入、服务功能、管理运行等工作,推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是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正在形成。秉持把“养”作为基础、将“医”作为特色和补充的理念。投入2760余万元完成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乐寿医护养老院建设项目,开启了我市医养结合的新模式,目前入住老人100余名,得到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省上的认可和赞扬。养老院开展养老、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健康管理等服务,打造成一家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收费合理、管理规范、运营良好、服务人性化的医护型智能化品牌养老院和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全力塑造医养型明星养老院的品质品牌,2018年荣获“甘肃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甘肃省陇家福·健康百佳-健康助老中心”称号。

四是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月培训制度,邀请副高以上医师每月给社区医护人员授课;建立综合医院定点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度。通过定向培养、在职教育、业务进修、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人才。目前,通过甘肃省全科医师考试认定共67人,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持证全科医生,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撰稿人:李 英 13321268561  刘发宝 13993795633)

 

医改十年成就之二

 

逐步完善医疗保障政策

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

 

家住我市朝阳小区的小朋友魏某,2016年查出患急性白血病,2018年1月开始实施骨髓移植手术及手术后抗排异治疗。住院期间费用高达 45.22万元,全家背负如此大额医疗费苦不堪言。在基本医保统筹13.56万元后,通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了20.84万元,解决了患者家庭燃眉之急,极大程度减轻了全家的经济压力。我市29岁居民李某某于2017年1月突发脑出血昏迷,先后多次抢救治疗产生住院费用121.63万元。基本医保报销28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分9次报销达46.78万元,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以上两名患者之所以能够报销这么高额的医疗费用,主要得益于我市2014开始执行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

我市自2014年12月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以来,截止2018年底,累计报销城乡居民大病6280人次,报销金额达2110.44万元。同时,2018年开始,我市还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低保、五保、特困供养人员”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的健康扶贫政策,低保五保特困人员城乡居民大病报销累计350人次,报销金额累计59.93万元。做到了应报尽报,有效解决了我市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新医改启动后,我市逐步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新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2017年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为新的城乡居民医保。2018年全市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患者仅需负担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用。到2019年,我市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额达到710元,筹资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0元,筹资金额也比新医改前的2009年有大幅提升,这710元中,大部分是国家、省、市的财政补助,个人缴费占一小部分。对于贫困家庭、五保户和农村计生“两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个人自筹的金额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切实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二项基本医保参保率都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60%以上。

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大病保险工作。在市医改办的统一协调下,经过卫健委、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新农合办和人保财险嘉峪关市分公司的支持与努力,全市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顺利开展。先后出台了相关实施办法、考核办法,建立了巡查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成立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事业部服务机构,设置了人保财险公司本部服务大厅、人社局服务窗口、6家定点医院服务咨询窗口、农村三农服务网点等组成的服务网络。经过几年的平稳运行,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的有效对接,逐步完善了城镇职工补充医保等政策。现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成为基本医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我市医疗扶贫、缓解城乡困难群体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有效手段之一,深受全市城乡居民欢迎。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也作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定点医院,由承办商业保险机构在定点医院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参保患者出院时按照大病保险规定即时结算。患者需省外异地就医的,按照基本医疗转诊规定办理。所需费用如果是在异地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则可进行异地结算;反之,则由个人先行垫付,再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流程依次报销。

目前,在我市的各大医院已经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的就诊新模式,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人民群众对党的新政策交口称赞,衷心感谢党的好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也将继续做优服务,积极落实政府惠民政策,发挥好重要社会责任!

(撰稿人:郝军祥 13519486355  李 英 13321268561)

  

医改十年成就之三

 

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群众用药负担逐步减轻

 

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市规模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这里人来人往,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就是在晚上下班后,取药的患者还是排起了长队。究其原因,老百姓说,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医务人员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更主要的是这里的药品价格低,质量有保证,老百姓不但省了钱,用的还放心。而这一切,得益于十年前我市推动新一轮医改工作中所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重点卫生保健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而推行的国家药物政策。基本药物制度涉及药品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是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内容。

我市从2010年开始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经过近十年的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许。

一是实现了全覆盖。我市自2010年起,首先在基层医疗机构(三镇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医保定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7年起,我市进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包括(酒钢医院和中核四0四医院)也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覆盖了全市城乡、村镇、社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是减轻了群众负担。基本药物制度的核心就是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价格。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医疗机构药品是在采购价的基础上顺加15%,作为药品的零售价格销售给群众。而现在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在药品销售上不让群众多花一分钱,全部让利于民,极大的减轻了群众的用药负担。据统计,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近10年来,我市每年为基层群众减轻药品支出费用约5000万元。

三是规范了药品采购。新医改前,药品的采购主要是医疗机构自行采购,自行定价,整个药品采购流程缺乏规范性,导致药品价格高低不一,有的药品价格过高,群众意见很大。新医改后,为了进一步规范药品采购流程,降低药品价格,保障药品质量,从2009年开始,我市市属公立医疗机构严格执行药品全省统一集中采购的政策,统一价格,统一配送,药品采购全部在网上进行,接受全程监督。在药品采购中我市推行了“两票制”,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强化医药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过票洗钱”、偷税漏税等药品购销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自实施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政策以来,我市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30%以上,药品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四是加强了药物的合理使用。一段时期以来,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滥用抗菌药物、大处方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医疗安全,侵犯患者合法权益。针对此种现象,我市先后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强化药事管理,规范处方审核,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促进了合理用药。目前,我市抗菌药物使用已趋于合理,大处方现象基本杜绝,药品收入在医疗机构全部收入中的比例下降到30%以下。另外,我市不断加强药学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在医疗机构门诊药房设立药师咨询窗口等措施,更好地满足患者安全用药需求,群众用药满意度逐步提升。

五是提高了群众合理用药知识水平。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以来,各医疗单位利用宣传栏,公开基本药物目录和药品采购及销售价格,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印制各项医改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合理使用基本常识等宣传册,发放给广大患者及群众。通过微信群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基本药物、抗菌药物及普通药品等用药常识,使基层群众了解了大量的医改政策和日常用药常识,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细化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措施,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基本药物的使用管理,保障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进一步强化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不断完善基本药物的采购供应政策及价格信息监测,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强化宣传,继续使这一政策更好地惠及全市广大人民群众。

(撰稿人:郝军祥 13519486355  李 英 13321268561)

  

医改十年成就之四

 

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

 

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市长期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市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通过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使我市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通过优化服务格局、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创新补偿机制等多项措施,我市基层卫生工作得以长足发展。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甘肃省陇家福·健康百佳-健康助老中心”,建设社区和胜利社区等2个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示范性机构”,峪泉镇、文殊镇、新城镇等3个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一是抓管理,增强基层活力。自“十二五”开展“规范医疗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专项活动以来,成效显著,医疗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行风进一步好转,行业形象进一步提升。自2015年以来,为巩固专项活动成果,继续以“规范提升年”“文化建设年”为主题,建章立制,深化内涵,注重工作落实,强化问责制,完善绩效考核;注重工作细节,细化职责分工;注重提前部署,保障任务按时高效完成。同时,规范优化服务流程,丰富提升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覆盖范围,创新打造服务精品,宣传医疗卫生改革成果,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医改带来的新变化,不断塑造卫生系统新形象。

二是建机制,提升工作成效。以预防接种为切入点,重新调整责任区域,建立了以中心为主体、站为补充的服务结构,实现了中心管站及儿童保健、接种、建档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调整优化分工协作,打破原有模式,建立了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镇)卫生服务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孕产妇、新生儿信息最迟48小时内传递给户口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极大地提升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结合计生“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网络,在卫生信息采集和服务融入其中的同时,将健康教育讲座与社区道德讲堂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社区网格贴近群众的优势,采取“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方式,建立起信息同采集、服务同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强队伍,提升业务水平。建立了医护人员培训制度,每月邀请副高以上医师给社区医护人员授课,每年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400余人次。建立了二级以上医院定点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度,由帮扶医院向社区每年提供免费培训、新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等帮扶措施。安排技术骨干到省、市级医院进行3个月以上的进修,已有67人通过甘肃省全科医师考试认定,我市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8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积极开发公益岗位,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三镇卫生院配备了40名居民健康档案协管员,协助全科医师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入户调查与管理。以十项惠民政策为抓手,扩大服务覆盖率,提升居民认同度,项目指标明显提高。

四是抓考核,发挥资金效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项目由9项增加至14项,人均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至2019年的60元,补助资金实行分项补助和“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办法,全部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高度重视绩效考核的调节作用,实行专业机构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考核促工作,强化项目管理。将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挂钩,奖励前3名处罚后3名,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以经济方式引导,调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项目服务,确保补助资金真正、足额用于项目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补助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了“政府出资、机构服务、百姓受益”的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机制。

五是拓载体,创新服务方式。与兰州大学合作开展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的基线研究工作和社区卫生诊断研究项目,为我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发掘潜力、增强科研创新意识、开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提供理论实践、思想实践和行动实践。借助合作也从根本上剖析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本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从思想和能力上进一步提升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更是对我市现行医学服务模式的一种改革探索,尝试将教学科研优势逐步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社区,受惠于人民,探索寓医教研服务于基层卫生服务之中,推动基层卫生保健服务。

六是抓项目,促进工作稳步推进。采取细化实施方案、按期查验、扎实宣传,组织开展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关注流动人口健康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全市集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项目宣传和卫生计生政策宣传,提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目前,全市常住人口电子建档率达9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67.4%,高血压患者管理率41.2%,糖尿病患者管理率35%,孕产妇和0-6岁儿童管理率分别达99.8%和93.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做到了应管尽管,结核病患者规则服药率100%,单针次报告接种率在98%以上,学生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连续多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省级考核排名均在前列。

(撰稿人:刘发宝 13993795633  李 英 13321268561)

  

医改十年成就之五

 

切实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2017年8月30日,我市各公立医院全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步执行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这标志着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以药养医时代的结束。在改革过程中,我市坚决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稳步推进编制、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这次改革,取消了药品加成,降低了药品价格,降低了大型设备检查、检验项目价格,设立便民门诊。对涉及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项目,如放射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项目价格不调整。提高了诊查、手术、护理、床位、中医服务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自2017年8月30日以来,已为全市公立医院就诊患者减轻用药负担3577.43万元,确保了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减轻百姓看病负担。

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首先,取消药品加成。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到位的公立医院占比为75%,其中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到位的公立医院占比为25%,财政补偿到位的公立医院占比为75%。其次,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嘉峪关市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嘉政办发〔2018〕134号),明确要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医院章程,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完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全市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公立医院比例达100%。再次,建立规范高效运行机制。不断加大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重,医院的药费、检查化验费占比均明显下降,技术劳务性费用占比有所提升。第四,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启动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全市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和保障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是多举措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子。积极推行“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全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认真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服务,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以保障人民群众随时就诊,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看病需求。落实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全面推行下级医疗机构对上级医疗机构及医疗机构之间医学影像资料等检验结果互认,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从动员部署、具体实施到查找问题等阶段,切实提高了全市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达到了“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活动目标。

三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持续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严格按照分级诊疗病种,做好病员的双向转诊。以医联体为抓手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有序开展。市一院、中医院、酒钢医院均建立了以加快重点学科建设为目标的上联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兰大二院的医联体,以做实分级诊疗工作为导向的下联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联体,“大病不出市、小病在基层、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正在形成。督促各医联体发挥带动作用,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免费教学培训,通过传帮带,远程会诊等多项举措,将分级诊疗政策政策落到实处,规范就医诊疗秩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是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出台了《嘉峪关市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成立了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嘉峪关市卫生健康委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医院章程。建立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纳入医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评议和年度考核等工作。建立健全党务、院务公开制度,健全决策前论证与听取意见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按期换届等基本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

(撰稿人:李 英 13321268561  郝军祥 13519486355)

  

医改十年成就之六

 

加强中医药特色能力建设

推动中医药事业跨越式发展

 

在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我市高度重视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多年来,通过大力改善中医诊疗环境、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配置中医诊疗设备、加强中医药特色能力建设、加快中医药人员引进进修培养等措施,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均得到极大提升。

目前,全市共有中医医疗机构17家(含非公立),开放中医床位330张,中医从业人员达到150人。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转型为市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全面加强。认真落实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9名指导老师,继承人19人。评选出市级名中医5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多亩。

一是政策资金扶持中医药发展。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充分考虑中医药服务价格构成的特点,在财政补偿中,我市于2010年将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每张床位补贴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了3万元。积极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中,对中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补偿标准提高10%。

二是项目推动提升中医药发展。积极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暨中医馆建设项目,目前全市9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建成8个中医馆,占89%。另外,我市新建了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进一步夯实了市域中医药服务网络,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新建和改建项目中,房屋设计及内外装饰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营造了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为深入推进中医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将服务理念从“治病”转向“治未病”,强化全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逐步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推广的有效机制。

三是中医专科建设助推中医药发展。加强市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突出特色优势。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中草药种类达300种以上,均配备了火罐、针灸、蜡疗仪、熏蒸床、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机等中医诊疗设备,建立了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医护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中药饮片、火罐、针灸、推拿、按摩、熏蒸等6项以上的中医药技术。同时,有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1个村卫生室也配备了火罐、神灯、蜡疗机等中医诊疗设备,能够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我市针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67%,针对辖区0-3岁儿童提供中医调养服务覆盖率达88%。

四是中医专科建设成果初显。我市有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分别是市中医医院的骨伤科和康复医学科。有6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分别是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科,嘉峪关市中医医院中医理疗康复科、中医脾胃科、骨伤科、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同时,市中医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兰州第一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中医院、卡加曼藏医院等医院,与文殊镇卫生院、紫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峪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了医联体,互帮互助,交流经验,共享资源,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有序发展。

(撰稿人:张佳18209470675)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