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爱可乐的仓鼠
医药市场部的实践者。
中药和我已有10载光阴的距离。记忆里,中药饮片还是在“整理,淘洗,切制,干燥,包装”的循环里周而复始。虽我也考取了执业中药师的资格,但如农副产品加工般生产的中药饮片始终让我心存芥蒂。
或许现如今对中医药的偏见也大抵如此。比如“是药三分毒,”我们能接受许多化物挥之不去的副作用,却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执拗地“零容忍”。
2019年7月1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发布了《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一时间,“西医今后不能开中药”宛若平地惊雷,让许多中医药从业者不寒而栗。
对于非中医专业的医师处方中成药(含饮片),通知中其实给了明确的解释,大致总结为四点:
1、对于其他类别的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2、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名族医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的,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3、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4、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中医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这样看来,今后西医想要处方中成药,需要迈过培训这道门槛儿。
所以,当行业哀鸿四起时,8月30日,在全国推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对于西医师处方中成药做了明确的解读,其中的一段内容令人侧目:
该文件的实施范围主要用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而目前对于县级(二级)医院暂不做硬性要求,而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25万全科医生和90万乡村医生,明确可以开具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延续使用中医师开具的中成药长期处方。
国家职能部门的适时解读,不但消除了许多偏听偏信的误解,更是让药企看到了通往康庄的一缕曙光:
中成药处方在基层不受限制,这或许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地方政府的跟随着纷至沓来。9月4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转发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文件做好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卫函【2019】334号),该通知顺应了国家卫健委对西药师处方中成药的解读:对县级(二级)医院西医师处方中成药暂不做硬性要求。
或许,很多人会而然觉得:基层医药市场将迎来中成药的春天。但我却不以为意。
就像某外资巨头为应对2018年第一轮“4+7城市带量采购”的影响,大肆组建基层销售队伍。但在带量即将席卷全国的风潮下,这种努力只能化作南柯一梦。
如今,药品生意要想有所成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合力,中成药亦如此。
在我看来,国家本轮对于中成药的政策本来就有些矛盾:三级医院西医师限制使用中成药,基层却可以肆无忌惮,这是要表明三级医院医生的水平不如基层吗?
笔者所在的这座北方重镇,有部分三甲医院已经开始组织西医师培训中医临床知识,然而《通知》中关于培训含糊的要求或让其效果大打折扣。
听一年的课然后通过考试就能熟练地辨证论治?到底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真的很难说。
其实,中成药今天的困境还是来自我们的短视与不自信:
当中医专业的研究生更愿意看化验报告单,当医院车水马龙的患者让医者摒弃了“望闻问切”的传统,当中成药不良反应和药理作用常常被冰冷的“尚不明确或无相关研究”等字句取代,当生存的压力常常让药企把聚焦营销却对忽视了质量与生产工艺的提高发展......
试想,没有好的中医何谈药尽其用,没有好的中成药医者只能无米而炊。
其实,一项政策的出台,往往就像一针激素,短期有效,远期未知、副作用不明。要想长治久安,或许还是自己的免疫系统最牢靠。
所以,与其试图坐享政策的红利,不如踏实地为产品做一些事情。如果你足够自信,就去积累数据,如果你有所发现,就在临床上予以验证。
虽然营销很重要,但打铁还要自身硬,所以璀璨的钻石才会恒久流传。
从公司角度出发:如何优化医药代表的提升路径
点击图片,长按二维码了解课程
头已秃,点在看求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