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也能被尿憋死?憋尿的危害你想象不到!

来源: 广西卫生计生12320/gx12320_org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广西12320


“这盘游戏马上翻盘了,不行我不能抛下队友,现在溜了还是人吗!”


“嚯,电影也太精彩了8,这情节,这动作…我看完再去厕所吧!”




对有些老铁来说,

总有事比起嘘嘘重要,

相比之下

膀胱“爆炸”的问题

一点都不大。



很多人觉得,

这尿耽误一会儿无所谓,

只要没尿裤子就无伤大雅,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膀胱就相当于水库,

当水库到了最大容量,

堤岸在承受着最大的压力

就容易出事儿。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

尿液是怎么产生的。



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经过肾脏中的肾小球——产生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经过肾小管——产生尿液——汇集到肾盂——经过输尿管——到达膀胱——排尿


什么程度是憋尿?


当膀胱积累接近200cc尿液时,开始有尿意感;当尿液接近400cc时,就有了很强的“上厕所的冲动”


如果继续憋,尿液达到500-600cc,控制排尿的肌肉因为膨胀而松弛


此时,你觉得还可以继续憋,直到膀胱里的尿液达到“警戒值”——800cc,这时再不上厕所就要“倾泻而出”了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每24小时产生的尿量是1000到2000毫升,每天排尿4~5次,每次200~400毫升,而因种种原因,有尿不解,这就是“憋尿”了。



长期憋尿有哪些危害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被尿弄醒了,继续睡,一整晚这样不肯去上厕所……但是你不知道:这样一憋,就是硬生生的把2斤含有氮废物、尿素、盐的水憋在膀胱里……想想都难受啊!不生病?怎么可能呢!粗略一数,这憋尿憋出的病,个个都吓人。



01

诱发泌尿系统感染


正常排尿不仅能排出身体内的代谢产物,而且对泌尿系统也有自净作用。长期憋尿,尿液无法将细菌冲走,大量细菌在尿路聚集,可能引起尿路感染。尤其是女性,女性尿道短,又与阴道临近,更易尿路感染。


02

引发血尿或结石


长时间憋尿使膀胱过度充盈,排尿后膀胱内压力骤然降低,这时大量血液会涌入盆腔与膀胱,使膀胱黏膜的小血管过度充血甚至破裂,引发出血。


憋尿使大量尿液潴留在肾与膀胱,导致 过多杂质与废物沉积,因而容易诱发泌尿系结石。


03

损伤膀胱与肾的正常功能


若经常憋尿,就会导致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尿道括约肌出现松弛,逼尿肌也会出现收缩无力,极容易诱发慢性尿潴留、充溢性尿失禁。


膀胱内经常压力增高,还可能使尿液回流肾脏,诱发双肾积水、肾盂内压力增高,损伤肾脏功能,天长日久甚至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04

引发排尿性晕厥


人排尿是受大脑神经支配的,当膀胱高度充盈而突然排净时,腹压骤然降低,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心动过缓,导致大脑一过性脑缺血,人就会晕厥。晕厥时则可能会引发摔伤、骨折等意外伤害。



有专家指出,这位年轻女孩可能就是由于排尿性晕厥触发体内某些隐疾导致猝死。


05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严重慢性疾病,若长时间憋尿、过于限制饮水,极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使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甚至会诱发心梗、中风等。而尿潴留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病的发作的一个重要诱因。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痛解”,不仅会让心律加快,易突发排尿性晕厥,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06

严重憋尿会胀破膀胱


长时间憋尿特别严重时,必然会使膀胱壁变薄,甚至还会胀破膀胱,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出门时间较长的人、开长途车的司机等, 在出门前要注意排空小便,路上有机会要随时如厕,避免憋尿。




07
引起肾衰问题造成尿毒症


憋尿还会造成膀胱内的压力增大,损伤肾脏排泄废物的代谢功能,让水和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肾功能衰竭,造成尿毒症,严重的危及生命,尤其是有前列腺肥大和心血管病的老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08
引发子宫移位


女性的子宫位于盆腔之内,故女性憋尿的危害比男性更大。女性憋尿时膀胱高度充盈,会压迫子宫,迫使子宫移位。


子宫移位不但很难复位,还容易诱发痛经等。怀孕的妇女更不应长时间憋尿,否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为了自己的健康

千万不要憋尿。


要“尿”得健康

除了不憋尿还要注意…


1、多喝水

正常排尿时,尿液的冲刷也是泌尿系统自净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出汗多或天热时,更要适当多喝水(但不要喝得过猛,水温不宜过冰)。
每天保证喝1500~1700毫升水。最好在睡觉前和运动前后喝200~300毫升水,有助预防尿路结石。
心、肾功能不好者,应咨询医生相应的建议饮水量。


2、勤换内裤

女性朋友每天应做到更换内裤,用清水清洗阴部。男性也建议勤换内裤,以免滋生细菌。


3、观察尿液变化

排尿后应最好观察一下尿液是否有异常,如果发现有很多泡沫,或者有血尿等异常,应及时就诊。


内容来源:健康八桂、

广西12320综合整理编辑


高温来袭|千万别见光“死”啊

三伏天!准妈妈预防中暑有妙招

转扩!病毒性肝炎防控知识

【热搜】据“理”吃辣条否?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