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国内仿制药漫谈
2019-10-17 01:01
来源: 制药工业EHS管理/EHS-Pharma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培训/经验交流/资料分享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之一,全国有4000多家制药企业,90%以上是仿制药企业。受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增加和医保控费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仍将高速增长,预计2017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1.69%,2021年仿制药市场规模可达15887亿元。
虽然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但不是仿制药强国。在常见病用药的原研药和仿制药竞争方面,中国与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美国相比,就存在着明显差距。在美国市场,原研药到期1-2个月内,仿制药渗透率就迅速上升而抢占超过50%的市场,约3年内可占据90%以上的份额。而我国原研药的使用占比较高,仿制药上市5年后,很多原研药依然能够占据50%以上的销量,而仿制药的份额则多在45%以下。作为外资药企的主战场,三甲医院这种情况尤甚,一些过专利期原研药市场份额可以超过60%。 我国仿制药对原研药替代率较低的原因众多。首先是国内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2007年以前批准上市的药品,由于审评标准较为宽松,仿制药的质量与原研药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另外,我国医保一直采用按比例支付,而非按通用名支付的模式,这就使得到期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患者自费金额差距不显著,患者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宁愿选择价格稍高的原研药。除此之外,价格较高的原研药能为医院和医生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他们拥有更大动力开具原研药处方。 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政府从药品的质量和价格等方面针对性地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加速国产仿制药替代(表1)。首先,一致性评价为仿制药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产品过评是参与集中采购的先决条件。价格方面,国家已多次发文提到医保支付标准按通用名制定,而这一模式在地方上也早已出现,因此患者将对原研药较高的价格愈发敏感。另外,药品零加成等医药分离政策的实施及DRG付费方式的推广将促使医院和医生在采购和临床用药时更加青睐价格低廉的仿制药。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根据2017年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18.9万个药品批件中,95%以上为仿制药,不但很多产品质量存疑且存在大量僵尸批件。其中化学药品单个品种平均有60多家制药企业拥有批件,部分品种甚至超过100家,行业亟待整合。近年来对仿制药的评价工作越发严格,评价标准从质量一致性发展到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方法也从体外溶出曲线进阶到体内生物等效性实验,这展现了政府要消除劣质药品的决心。 一致性评价要求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而且单个品种完成一致性评价通常需2年左右的时间,500-1000万元的费用,这就使得各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不在时限要求和成本压力下选择自家优势品种参评,放弃竞争力较弱的品种,而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能直接退出市场。 截至9月25日,通过和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受理号为361个(图1),其中通过271个,视同通过90个。2019年上半年过评产品数为95个,为2018年全年过评总数的83%,说明一致性评价进程在加速。
数据来源:药智网
此外,对仿制药市场有重大影响的还有带量采购政策(表2)。这一起始于2018年下半年的政府集中采购政策有别于以往,药品降价幅度远超预期。4+7带量采购给行业带来了巨大震动,也使部分企业利润受损,但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可能只是一次摸底。因为2019年9月开展的第二轮带量采购,即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要求以4+7中标价作为此轮报价的上限。这一次药企间竞争更加激烈,在4+7中选价格基础上,依然出现了有中选品种的降幅达到78%。不过在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新一轮带量采购也对之前业界的一些担忧做出了调整,比如为保障供货能力,允许多家企业中标。
药品价格下降对患者来说是重大利好,但面对潜在的利润下调,制药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呢?
对于跨国药企而言,过了专利期的产品持续受到降价和仿制药竞争的压力,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也被迫做出重大调整。首先,过专利期原研药大幅降价已是必然,这在本次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中跨国药企入围数量和其拟中选品种的中选价格方面即可看出端倪。
其次,各企业正通过渠道下沉积极布局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市场。 当第一批4+7试点宣布时,许多跨国药企已经向较低层级的市场进行扩张。 为了抓住非4+7品种的新市场,这一策略是可行的; 但对于25个4+7品种,随着未来带量采购覆盖面的扩大,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另一个出路是对业务架构或商业资产进行调整。比如去年辉瑞将业务分拆为生物制药、辉瑞普强和健康药物三部分,辉瑞普强专注于专利到期品牌药和仿制药,今年普强又与仿制药巨头Mylan合并,建立了一个新的企业。而资产的转让则是更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跨国药企直接将相关产品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愿意接手的本土制药企业(表3),通过资产的剥离,实现风险的转移,还能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品线。其实剥离过专利期产品是跨国药企的一贯策略,而带量采购的实施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表3. 跨国药企与本土企业资产转让案例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相比之下,仿制药市场对中国制药企业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他们凭借有效的销售队伍,受益于销量增长和市场整合,可以通过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进入快速增长的低级别医疗市场,并且从专利过期的原研药手中争得市场份额。
虽然价格的下降短期内会造成企业盈利水平的降低,但由于4+7带量采购政策规定只有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才有参与招标申报的资格,这也就减少了某一领域竞争企业的数量;另外,中标企业将获得明确的采购量,也就是更高的市场份额;再加上省去了大量市场推广费用,所以以量换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降价的影响,长期测算对企业的影响有限。
印度制药企业亦在仿制药市场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印度药企的优势主要在于低廉的成本和高端仿制药的开发能力。不过印度药企如果想让产品在中国进口上市,需要支付审批、进口和销售推广等费用,因此,部分印度药企已通过和本土药企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表4)。另外,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印度版格列宁的厂家原型Natco Pharma近期也表示希望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并将启动吉非替尼的BE临床试验。印度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瑞迪博士实验室(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则已有所动作,直接参与了本次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且其仿制药产品奥氮平成功中选。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对于国内制药企业而言,首要任务就是严把药品质量关。 当然这也包括了提高原料药和辅料的质量,而企业若能形成原料药壁垒,则不仅能保障原料药的产能和供应,还能借此实现一定的成本优势。
另一个值得企业关注的方向是技术壁垒的建立。制药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探索仿制药在剂型和给药方式等方面的突破,争取推出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的仿制药品种。制药企业还应注重自身研究制造能力和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的提升,或与掌握先进技术且拥有丰富经验的研发生产外包企业开展合作。
面对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制药企业应及时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未来各项政策措施还将持续发挥作用,加快仿制药替代进程。
据统计,过去10年来仿制药为美国节省了约1.68万亿美元的医疗费用。 相比之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更大的用药群体。 现阶段中国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还远未被满足,急性和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足在城市和农村都十分普遍,更需要通过仿制药来增加药品供应并降低医药负担,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仿制药仍将是国家医疗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 仿制药价格的下降将提高药品渗透率,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更高质量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1、When Curtain Falls: 4+7 To 4+N Signals EndTo Branded Generics In China? Scrip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 20190812 2、Global Pharma Industry: China atInflection Point Big Opportunity for MNCs, Domestic Leaders Citi Research 20190705 3、中国医药改革背景下,跨国药企的战略应对 EY 201904 4、医药行业主题研究:危机与重构系列一,仿制药未来还有空间吗?中金公司 20190313 5、医药生物行业之仿制药篇:降速换挡,结构调整 招商银行研究院20190212 深度: 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
EHS专委会召开会议讨论年会安排等工作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概况与优秀经验
《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摘要
《中国制药EHS管理指南》征集意见
美国医药工业EHS管理考察报告
全球CRO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安监局到企业去到底检查什么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8项必查
西安杨森安全管理实践
EHS管理体系初探
药厂的防爆安全设计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手册
汛期安全生产那些事儿
制药企业化学反应风险控制
职业健康体检常见问题对策
化工企业常见隐患排查与治理
优秀EHS经理必备技能和素养
全球CRO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药CMO&CDMO行业发展概览
EHS典型事故案例及管理经验分享
2019上半年环境执法典型案件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