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
抓基层补短板
让农民“看小病不出村”
9月26日洛阳日报5版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滞后,成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一个突出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市委书记李亚指出,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比较简陋、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健康洛阳建设的突出短板,必须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县城建设提质,坚持面向基层、向基层倾斜,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为补齐短板,近年,我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诊疗技术等大幅提升,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群众就医更加便捷,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1 改造提升,村卫生室华丽“变身”
初秋的早晨,位于万安山山脚下的伊滨经开区诸葛镇苏沟村,一座白墙灰瓦的仿古小院在绿竹掩映下显得宁静古朴。这是该村新建的标准化卫生室。
“现在村卫生室条件好多了,宽敞明亮”“这可是全村最漂亮的小院儿”……25日,正在苏沟村卫生室候诊的村民,对村卫生室的环境卫生和服务质量赞不绝口。
该卫生室占地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值班室等一应俱全,瓷砖地面干净整洁,各类常见药物种类齐全。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标准化卫生室,在伊滨经开区已有34个。今年,我市持续加强村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中,将“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的数量从往年的150个增加至200个。经市卫健委和各县(市)区努力,目前全市已有180个村卫生室完成改造提升,其余20个卫生室正在积极施工,农村居民的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 “填平补齐”,提高基层诊疗能力
“以前卫生室租用的是旧房子,现在政府给盖了新房子,医生、患者都舒心。”在孟津县横水镇红光村,村医郭涛亲眼见证了卫生室的“蝶变”,他说,新卫生室占地600平方米,还配备了电脑、健康一体机等设备,诊断、治疗都方便多了。
地方大了,各种医疗设备也有了安放之处。在红光村卫生室理疗室内,51岁的夏创举正在接受针灸理疗仪的治疗,他说:“这条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看个小病、常见病,不用出村就能解决。”
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要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按照《洛阳市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方案》,改造提升后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健康教育室等场所依次分开、布局合理,治疗室符合消毒无菌要求。今年,孟津县计划改造提升33个村卫生室,实行统一招标、建设,目前已全面进入验收阶段。
“通过改造提升,产权不清或乡村医生自住房性质的村卫生室全部转为政府兴办、集体所有、村医使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有效避免了由于村医退休等原因导致医疗空白村出现。”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我市优先支持贫困县、贫困村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并按照每所村卫生室3万元的标准,给予所在县(市)区一次性奖励补贴。
3 夯实“网底”,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
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要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每个县达到“五个一”目标,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根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医院布局更趋合理。
目前,我市已对154所乡镇卫生院实施标准化改造提升,并广泛开展对口帮扶,培养、招录县乡骨干医师、全科医生2169人,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97.71%;同时,针对贫困患者的救治病种由9种增至25种,全市已累计治疗2215人,救治率达到100%。2018年,全市贫困群众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3.22%,较2017年提高20.5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前三。在全省脱贫攻坚健康扶贫4项指标中,我市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签约服务均列全省第一。
该负责人介绍,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担负着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下一步,市卫健委将继续以基层为重点,夯实“网底”,改善农村居民的就医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
来源:洛阳日报
Hello!
“洛阳卫生健康”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