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日
10月20日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至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
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容易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遗传因素
二、内分泌因素
随着年龄增大,性腺的功能衰退、性激素下降,使骨质疏松。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它可促使成骨细胞生长,抑制破骨细胞,并与甲状旁腺素有拮抗作用,降低骨消融。当雌激素减少后骨骼内的钙向血液转移,骨质脱钙,因此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缺乏与此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三、生活因素
吸烟、过度饮酒、喝咖啡者,都易发生骨质疏松。吸烟、过度饮酒可促进性腺功能衰退,影响钙吸收。体育运动少可导致废用性骨质减少。户外活动少,少晒太阳,还可影响皮肤对维生素D的合成,影响钙磷代谢及肠道对钙的吸收。过度运动,体内脂肪过少,可影响内分泌,导致妇女闭经,进而影响骨质。
四、营养因素
骨质疏松的误区
误区一、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3)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或特发性骨质疏松。
误区二、防治骨质疏松只要补钙就够了
很多人都知道预防骨质疏松需要经常补钙,但光吃钙片是不够的。我们从食物摄取或直接补充的钙需要在活性维生素D3的帮助下才能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骨骼的质量和强度。如果没有活性维生素D3的帮助,机体对钙的代谢就会出现障碍。也就是说单纯补钙并不能改善骨质疏松,两者不能划等号。
误区三 、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就没有患骨质疏松
误区四、喝骨头汤有助于补钙
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可以补钙,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骨头汤里的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但经检测证明,骨头汤里的钙含量非常少,如果要补充人体每天所需要的钙,需要每天喝500碗骨头汤,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骨头汤里也更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另外,对老年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的骨内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引起血脂和血尿酸升高等其他健康问题。
误区五、得了骨质增生,就不能补钙了
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淀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同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治疗。
误区六、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七、骨质疏松患者只需做骨密度监测就可以
误区八、骨质疏松症患者需静养防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饮食治疗是第一要点
体育治疗主要是缓解
体育治疗是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状况,增加外力对骨骼的刺激,从而缓解骨质疏松。但专家提示,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比较脆弱,运动时要格外小心,能做的运动主要有举哑铃、慢跑、快走、骑车、体操、太极拳等。药物治疗要对症
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者体内代谢的异常,可以用药物进行调整。如老年性骨质疏松者存在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钙剂、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但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雌激素类及补益肝肾中药等可刺激骨骼形成,减少骨质分解,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