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1、疼痛 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背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2、身长缩短、驼背 老年骨质疏松症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为松质骨组成,此部分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T11、T12和L3,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正常人有24节椎体,每一个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个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为老年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增加病人痛苦、严重限制活动,缩短寿命。据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显著。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极易发生骨折。据统计,椎骨或髋骨骨折的老年人约有10%在3个月内死于手术或手术并发症,20%一年内去世,25%丧失活动能力,仅有半数可以自由活动。
4、呼吸功能下降 脊柱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组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老年骨质疏松是一种复杂的、由多种因素产生的慢性病变过程。引起老年性骨丢失的因素十分复杂,近年来认为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性激素在骨生成和维持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间接合成蛋白,促使骨内胶原形成,以使钙、磷等矿物质更好地沉积在骨内,睾酮可以在骨内转化为二氢睾酮。实验证明其对成骨细胞有增殖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性激素机能减退,女性45岁、男性50岁以后,其分泌开始减少,故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开始的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影响骨的形成,因而骨量下降。
2、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及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多数学者认为,雌激素缺乏通过影响钙、磷代谢有关的激素如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使骨代谢活跃,促进骨的吸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钙素分泌减少,甲状旁腺素增多,引起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钠差、进食少,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和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有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作用,但从外界摄取和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需要在肾脏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3,由于年龄的增长,肾功能减退而转化酶也随之减少,而又由于维生素D不能有效消化,使胃肠道的吸收下降,造成骨形成不足。此外,钙、磷及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使钙、磷比例失调,都使骨的形成减少。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5、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变异有密切联系。
良好的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离不开充足的维生素D、钙和蛋白质。预防严重骨质疏松可通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甚至补充抗骨质疏松药,从而有效降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风险和减轻全身骨疼症状。
吃啥多补钙?
补钙方面,老人平时要适当参加阳光充足的户外活动,不要整天坐在家里不出门;同时多吃富含钙(如虾皮、牛奶、豆类等)食物,保持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避免烟酒。补钙的同时要补维生素D,否则难以吸收。
长按识别二维码
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
电话:0431-84692117
邮箱:ccwjwxc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