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拥抱医共体时代!常熟一院建院70周年暨“机遇与挑战 拥抱医共体时代”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县域卫生/zgxyws88

常熟一院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从一所简陋的小医院发展成如今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医院。


记者|李小麦

编辑|李小麦



常熟一院成立70周年会议现场


10月18日,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70周年暨“机遇与挑战拥抱医共体时代”高峰论坛在常熟会议中心举办。中共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常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沈育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侯建全及国内外相关友好医院代表、业内专家学者近三百余人参与了此次大会。

大会正式发布了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常熟一院”)新书,院史《70印迹》和画册《70印象》,正式启动了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思南县民族中医院远程会诊系统。

70年砥砺奋进  
当好县域“综合医改”排头兵
 
常熟一院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从一所简陋的小医院发展成如今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医院。目前,常熟一院拥有苏州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8个、常熟市临床重点专科10个。

在2018年香港艾力彼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13位,14个专科进入全国县级医院专科排名30强。

在发展实践中,常熟一院围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度关注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运用标准化和数据化手段,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在学科建设方面,组建学科群,在做强优势学科、挖掘扶持优质学科的基础上,立足专病诊治,提升院内危重救治和多学科协作能力。

重视医院环境和人文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细化目标,借助移动互联网,为患者提供特色化的医疗服务。此外,常熟一院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方位深度接轨上海、南京等大医院,引进专家团队,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当前,常熟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持公立医疗机构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医疗共同体建设,不断增强常熟市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快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作为常熟一院区域医共体核心医院,常熟一院院长陈波在会上表示:“常熟一院立足‘让居民少生病、早发现、看好病、得实惠’的最大实际,全面重构医疗服务新体系,全力打造健康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实现医共体内部由‘共融’、‘共建”’逐步走向‘共享’、‘共赢’。

 

中共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


对于常熟一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共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在大会致辞中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当好“综合医改”的排头兵,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带动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促进城乡医疗均衡优质发展;


二是当好“科教兴医”的主力军,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着力在新技术引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当好医德医风建设的“引领者”。造就一支医心真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纪严明的医疗队伍,实现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队伍、服务质量等全面提升,加快建成江苏省一流的优质三级医院,为常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积极拥抱医共体时代

打造高效区域医共体


在大会的“机遇与挑战拥抱医共体时代”高峰论坛环节,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国家卫健委体改司有关负责同志、法国巴黎克雷泰伊中心医院院长让 ·贝尔那·卡斯特、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劲松教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波、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邢远翔,分别围绕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取得的成效、遇到的挑战以及各自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

 

邢远翔指出,常熟近年来在实行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的医改方法和医共体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特别是在医院管理精细化、学科建设集群化、医疗服务特色化、医院发展联盟化方面可圈可点,值得学习借鉴。
 
“机遇与挑战 拥抱医共体时代”高峰论坛现场

据了解,常熟市自2018年起,在紧密型医联体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常熟市医疗卫生资源,以纵向医疗资源整合为重点,每所市属公立医院与若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建立“1+n”的医共体模式。

 

在常熟医共体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常熟一院院长陈波表示,常熟一院区域医共体由1个核心医院和4个区域医疗中心构成,医共体成员单位内实行资产归属不变、独立法人不变、机构功能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等管理模式,依托六大管理中心,打造服务、利益、责任、管理、发展“五位一体”的区域共同体。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常熟一院区域医共体制定章程,明确各方责权利,建立医共体院长例会等沟通机制,设立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完善绩效考核激发医院员工活力。
 
在医院自身实力打造方面,常熟一院通过主动攀亲三级医院,引入专家团队、加入专科联盟来不断修炼内功,促进医院内涵发展,做强县级龙头。
 
在强基层领域,常熟一院进行了需求调研,全面评估基层综合能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精准对接。通过专家团队“下沉”、联合查房、培训考核、畅通双向转诊通道等多重举措,快速扶持重点科室,全面提升基层综合医疗水平,方便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医。
 
对于打造高效区域医共体,陈波表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患者的就医习惯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区域医共体“管理统一、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的运行模式尚需进一步摸索。信息全程互联互通仍需不断优化。
 
在探索医改的过程中,王虎峰强调,“改革中一定要保障服务质量水平”,在分级诊疗格局下的公立医院改革要注重改革、发展、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系统推进。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做主题演讲

如今,我国医改历经十年,“立柱架梁”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各地也不断涌现出很多如三明“三医联动”、浙江县域综合改革等先进经验。国家卫健委体改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继续加大对地方经验的调研、挖掘和总结提炼,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医改理论体系,加强医改宣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