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品种联盟
科技诠释内涵,共识明确疗效
——第三届中医药科技与产业融合论坛在遵义召开
2019年10月11-13日首届中医药康养大会暨“杏林大汇” 在贵州省遵义市隆重召开,全国两千多位中医药同仁共襄盛会。大会第二分论坛“中医药科技与产业融合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遵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中药大品种联盟、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局承办,主题为“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与专家共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医药企业代表参会。论坛主要围绕中成药临床使用说明、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三方面展开。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致开幕词,王会长表示中医药事业和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中药产业的滋养;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中医药科技支撑,中医药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华中医药学会将持续深入开展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价、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工作,推动中医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中药临床使用说明清晰化
中成药临床应用过程中,受限于说明书表述专业、信息更新缓慢等问题,公众用药、西医师处方对选药辨证、用量疗程等问题难以把控,影响医生选药及药师的临床用药指导,进而影响了中成药临床的安全、合理使用,也阻碍了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推广。面对当前现状,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中成药临床使用说明》项目研究课题组,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教授牵头,组织研究、编制《中成药临床使用说明》,通过研究形成中成药临床使用说明应涉及的内容、表述方式、信息来源等规范要求,并选取部分国家医保目录中品种,建立其临床使用说明实例,以期推动中成药的临床使用更加清晰化。
提升科技竞争力,培育中药大品种
一段时期内,中药行业呈现“创新难有、改良不易、竞争无序、淘汰不力”的局面,中药产品间优胜劣汰的竞争逻辑不清晰,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不足,在医药行业整体“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下,中药产业竞争力相对医药产业呈下行态势,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科技竞争力是中药产品临床、科学、市场价值的集中体现,《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立足中药产品的科技价值评估,反映产品临床价值,有效彰显优势中成药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连续三年的《报告》编制工作,遴选出一批确有临床优势的产品和认真做产品的企业,也让这些优质中成药产品有更好的机会脱颖而出。目前,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已经成为激活中药产业竞争态势,促进企业和产品“提质增效”,撬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中日友好医院李耿教授代表项目工作组介绍了《报告》(2019版)各项工作进展以及有关变化,介绍了部分企业应用产品的科技竞争力评估情况来申报奖励、项目,组织营销物料、开展学术宣传等应用情况。
以临床定位为导向,以技术提升为抓手,充分挖掘中成药品种的核心价值是培育中药大品种的有效路径之一。中药大品种联盟李振坤老师分别从产业现状、国际经验、中药大品种培育“343”理论模型及培育方式方法等角度对中药大品种的价值、定位、培育路径做了有效阐释。
打造精品专家共识,塑造专业学术推广
为系统整理中成药的相关证据和临床应用情况,明确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规范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同时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研制工作。结合中医药自身特点,专家共识是临床专家的用药经验和有限的文献研究证据相结合而产生的,其中临床专家的用药经验极为重要,因此在研制过程中专家访谈、问卷设计、临床调研、名义小组集体决策方法等为研制的关键环节。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冯雪老师介绍了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工作流程和要点;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薛斌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信息所王连心副研究员分别介绍各自对于中成药共识制订工作要点的思考。
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高雪、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方赛男分别介绍了本企业产品临床专家共识和大品种培育的收获和思考。中成药在临床推广中面临产品循证证据不充分、西医很难分清证型、产品特点与优势不明确、说明书不够完善等若干瓶颈问题的制约,企业要将产品培育为大品种,将科研价值和临床价值有效传播,必须依靠专业化的学术推广体系;通过团队内部演练+调研客户筛选+面对调研,在临床调研过程中推动“销售”人员角色转变,逐步走向“专业化药学服务人员”,这些工作也同步推动了企业内部的目标整合与专业认同,通过大品种培育和制订专家共识工作,实现了明确指导临床用药、细化说明书适应症临床使用、建立专家体系、形成共识标准资格、强化产品临床治疗作用、建立产品临床品牌等一系列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