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前 言
健康助力小康,民生牵着民心,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百姓最看重的民生。从最初的诊疗设备“老三样”,到现在的便携式智能新设备;从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到经过专业培训的全科医生;从排队看病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家门口享受省市专家医疗服务……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贴近民心、顺应民意的变革,让我省百姓就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重服务 促发展 撑起健康“保护伞”
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怎样让基层百姓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为破解横亘在基层医疗发展路上的一道道现实难题,我省坚持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实施,让百姓“小病拖、大病熬”成为历史,随之而来的是获得感和幸福感地不断提升。
2017年,62岁的谢宝仁与所辖的长春市绿园区普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家庭医生定期入户检查、电话随访、健康宣教……自此,老人有了自己的私人健康管家。一次体检中,谢宝仁被查出肝占位性病变——疑似血管瘤,需尽快手术治疗。家庭医生刘利民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快速把老人转入吉大一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解了谢宝仁一家的燃眉之急。
头疼脑热随叫随到、大病就医开辟绿色通道、定期询问健康状况……曾在国外影片中出现的私人医生服务患者的场景,随着我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普及,已基本成为现实。家庭医生服务的推出,是我省医疗服务由治疗疾病向呵护健康转型的缩影。
做实签约式服务,网格化布局,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管理等融于日常工作,踏实、扎实的服务风格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受百姓青睐、受主管部门认可的医疗服务“新名片”。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内容不断扩展。在医联体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医院专家来到基层坐诊帮扶。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挂到专家号、看到专家门诊、拿到大医院出具的检查报告单。
信息化的发展,让基层医疗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分级诊疗制度插上了高飞的翅膀。近年来,我省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以省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为依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设全省统一的基层信息系统,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便捷化。
2018年以来,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实现横向贯通省级“五大医联体”牵头医院,纵向连接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具有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手术示教等10项功能。2018年,我省完成23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陆路边境县和少数民族县的355个乡镇卫生院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营,实现了互联互通;2019年,省政府将“全省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列为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民生实事,截至6月底,远程会诊平台项目建设的424家乡镇卫生院、9个市(州)中心医院、10家省属省管医疗机构和服务平台专网建设陆续进入施工阶段,年底将全部建设完成。目前,平台共开展远程会诊848例,远程医学培训66期总计6477人。远程医疗、在线会诊使“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承诺,在医疗领域得到兑现。
此外,深入实施的健康扶贫工程、全面推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使基层百姓切实享受到了基层医疗服务变革带来的福利。
70年沧桑巨变铺就健康路,70年蓬勃发展为民增福祉。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历经数次变革,逐步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进入新时代,我省站上新起点。以过往为序章,以使命为担当,为早日实现健康吉林建设的宏大目标,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将携手逐梦,砥砺前行!
①我省通过举办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术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不断扩展,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百姓获得感明显增强。
③大力建设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为适龄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④村卫生室的设施设备越来越齐全。
⑤一人一策,为贫困人口提供慢病签约服务,全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
⑥上级医院医生入村义诊宣传,将诊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文/本报记者 宋育欣 实习生 党鹏 图/姜拥华摄)
来源:吉林日报 10月13日 第4版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
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