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飞鸿】血管通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来源: 天津市人民医院/tjsrmyy

读者韩女士:

我的母亲患有慢性肾炎多年,最近检查身体发现肌酐近300,医生建议做血液透析治疗,但是提前要做一个“瘘”,以后通过这个瘘透析。请问“瘘”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它,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解惑专家

市人民医院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专家 于国涛主任医师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维持生命的有效治疗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最佳的血管通路,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如果瘘管不畅或闭塞,病人则面临着无法进行常规必需的血液透析治疗,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建立优质的动静脉内瘘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血肌酐超过300微摩每升,已经是慢性肾病四期的病人,受损害的肾脏细胞无法修复再生,病人100%会走向肾衰竭,也就是进入尿毒症晚期,也称为终末期肾病。除了肾脏移植,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是维持病人生命最有效的方法。所谓血液透析技术,俗称洗肾,是将肾衰竭病人的血液吸引到透析机里,通过透析器与透析液隔膜广泛接触,过滤出有害物质和多余的水分,再将干净的血液输回体内,从而代替肾脏代谢毒素,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时要迅速将体内血液吸引到血液透析机里,血流量要求达到每分钟200毫升以上,而一般人体静脉中的血流速度只有每分钟几十毫升,不能达到透析的要求。所以,医生们就研究出造瘘技术,将上肢动脉和浅静脉吻合在一起,利用自身动脉的压力,短时间内使静脉动脉化,提高该静脉血流量,以便于在血液透析时穿刺该静脉,这就是“动静脉内瘘”。瘘就像是连接患者和透析机的阀门,造瘘手术后,一般需要6周以上的“成熟期”,然后才能使用,所以提前建立优质的内瘘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许多病人不能正视疾病,对血液透析持有偏见,认为只要进行血液透析就会上瘾,有的存在侥幸的心理,觉得自己还有可能过些年才到透析的程度,提前造瘘没有必要。有的病人特别是年轻的病人,担心造瘘后对上肢功能活动有影响。还有的病人担心提前造瘘,瘘到了用的时候会不会堵了,还要重做。不接受提前造瘘的病人占到80%-90%。另外,专家强调,对于预防性造瘘知识宣传不够,病人对预防性造瘘认识不足,也是重要因素。据统计,从一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就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的患者,仅为10-20%,北京有一家大医院作了多年的宣教工作,预防性造瘘能达到30%,这已经是国内最高的比例了。预防性造瘘利远远大于弊。一些病人血肌酐高达1000微摩尔/每升以上,甚至出现了昏迷、急性心功能衰竭、高钾血症危及生命,而需要中心静脉插管进行紧急血液透析,这些病人已经发生不同程度其他脏器受损,尽管经过积极救治,仍挽救不了一些重症患者的生命,紧急大血管插管透析不仅只能用1个月左右,还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危及生命。近来,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生对患者不懈的宣教、沟通,说明预防性造瘘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预防性造瘘,今年人民医院血管科提前进行预防性造瘘的患者已经超过50%。

动静脉内瘘多做在前臂,基本不影响前臂和手部供血,做瘘的手活动不受限制,可从事一般的工作和日常活动,但是要注意造瘘的肢体不能受压,应避免在此侧上肢测量血压、进行静脉穿刺及其他一些受压的举动。

于国涛


主任医师 市人民医院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血管一科主任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天津市心脏学会大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下肢动脉疾病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管通路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血管外科专业35年,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病的诊治,包括颅外段颈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同类型的动脉瘤、血管损伤、下肢浅静脉曲张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尤其擅长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完成各类血管通路手术近万例,填补市技术空白3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健康报》刊发于国涛主任事迹

详见阅读原文




供稿 | 李哲  党委办公室

编辑 | 徐瑞屏

校对 | 徐瑞屏

责编 | 李哲


你若喜欢,为我们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