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赏枫好时节,霜花未降,寒意渐来,这样保健很关键!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霜降,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与冬季的过渡期。


在阴历九月,万物凋零、天气萧森之时,霜降后却是赏枫的好时节。


枫叶遭霜侵袭后叶子更加火红,色彩鲜艳,灿如锦绣,固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


霜降,时值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今年霜降具体为10月24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花的形成是因为秋夜地面散热较多,温度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这种白色结晶体即为“霜”。


“浓霜猛太阳”,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较前更为明显。


但“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具体到广州,一般要到来年1月份才能见到初霜。


虽然霜花未降,但寒意渐来。


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往往使得人体的皮肤和呼吸系统普遍感到难以适应,一些年老体弱、抵抗力低下及原来有慢性疾病的人就容易因此而感冒或旧病加重。



霜降的保健,在起居方面,要做到适时添减衣物,夜眠盖好衣被,注重腰腿部位的保暖。因为霜降时节的秋凉,易致风、寒、湿邪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腿部膝关节更是容易受寒湿之邪侵袭的部位之一,老年人“老寒腿”的毛病就是由此而来。


在饮食养生方面,霜降可开始适当进补。中医学认为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文补,即“四季五补”。


而谚语有云“补冬不如补霜降”,意味秋补比冬补更重要。因秋补是“打底补”,地基打牢固了,冬补才能顺势而为。


霜降为秋末之时,因脾寄旺于四季之末,因此,霜降与长夏同属土,土合脾胃,在此节气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宜淡补调胃。应选用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食物,以汤类、粥类为宜,及营养滋补,有利于吸收。古代民间有“迎霜兔肉”的食俗,是指霜降后的兔子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宜进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秋冬季节由于气运的影响,很多人火气偏旺,所以不能过用温补,秋天尤其不宜大补。若遇上火情况,建议先清淡饮食,多饮蔬菜汤或蔬菜汁,待火气消退后再缓缓进补



另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莲藕、栗子等都适宜在此节气进食。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此时进补佳品。而萝卜是当令蔬果,有顺气、宽中、生津、解读、消积滞、宽胸膈、化痰热、散瘀血之功效,是霜降时期的养生佳品


运动作为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霜降时期的运动应注意在运动前须注意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损伤关节。


运动时间不宜太早,晨起气温偏低,体虚者易感风寒。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不宜大汗淋漓,以身热、微微汗出为宜。运动方式可选择登山、慢跑、快走、打球等。



也可练练《遵生八笺》提倡的“九月中坐功”:方法为:清晨平坐,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动作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反复 5~7 次,然后叩动上下颌牙齿 36 次,缓慢吸气并吐出,调节气息,将津液咽下,想象津液下行至丹田,反复 9 次。此法具有和调五脏、行气利水之效。



霜降节气穴位保健推荐


寒露节气穴位养生重在健脾养胃以帮助我们更好吸收秋冬进补之品,推荐养生穴位为足三里穴和中脘穴。

01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等。


02

中脘穴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作用:主治胃痛、腹胀、呃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症状,还可治癫狂、失眠等情绪疾病。


霜降节气膳食推荐

来源于杨志敏教授主编的

《每日一膳·秋令节气养生篇》


秋波荡(蛋)漾(3人量)

食材:菠菜100克,鸡蛋2个,玉米粒100克,食盐、麻油、胡椒粉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切碎,鸡蛋打匀成蛋液备用。锅内加水煮沸,入玉米粒及菠菜煮5分钟。倒入蛋液,用筷子快速搅散。加入麻油、胡椒粉、食盐,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随息居饮食谱》载菠菜“甘、辛温,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根味尤美,秋种者良”。菠菜是秋季的时令鲜蔬,能润肠通便及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搭配滋阴润燥、营养丰富的鸡蛋、玉米,煮一锅秋日靓汤。其能缓解大便秘结、月经量少、头晕气短、面色无华等症状,适合气血不足人士及大众秋冬保健食用。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林嬿钊/谭健成

编辑:王军飞     责编:宋莉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一下在看,一起赏枫